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师生风采- 导师风采

导师风采

亦师亦友师生情

2020年11月30日 21:07  点击:[]

导师简介:

王辉,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CSC公派访问学者,省青年骨干教师,省环保专家,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家,河南科技大学首批青年学术带头人。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河南省科技重点攻关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各1项。主持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2019年河南省科技重点攻关项目1项。已发表SCI论文十余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2项,主持鉴定河南省科技成果3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作者简介:

温嘉伟,男,中共党员,本科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曾任职院学生会副主席、院社联主席和班级心理委员,现就读于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并任研1808班班长一职。目前跟随王辉导师进行土壤重金属方面的研究。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从研究生入学到现在已经八个月了,最初面对老师的拘谨和不熟悉,到现在也烟消云散了。

初见

大三的时候就有学姐介绍我考王老师的研究生,学姐口中的王老师特别好交流也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我最初见到王老师的照片是在化工学院三楼的一张照片,可能是学生本能的对老师有一种敬畏的心理吧,看着照片感觉老师应该也挺严厉的,直到考研前两个月第一次去办公室拜访了王老师,王老师的热情迅速冲淡了我之前对于老师严肃、高冷的想象,在办公室里老师亲切的问了问我的一些情况,因为我是跨专业考研,更是在专业课方面让我加强复习,几个月后我顺利通过了考研初试,我很激动地向老师发送了我的成绩,老师鼓励了我一番并让我接下来好好准备复试,最终,我也如愿以偿的成为了王老师的研究生。

入学

终于到了开学的日子,以研究生的身份又回到了河科大,刚开学的时候挺不适应的,研究生的生活跟本科生完全不一样,而我又是跨专业的,很多东西都不了解,王老师让我不要心急,静下心来慢慢学习,遇到不懂的多查多问,告诫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慢的,我也逐渐适应了每天在办公室工作学习的生活。

为人

在为人方面,她善良大方、豁达、有魅力。自从我进入办公室后,才慢慢发现,我的导师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偶尔也听到老师和其他同学对王老师评价:对学生认真负责,为人大方而且见多识广。实际上,经过这八个月的接触,王老师的认真、大方开朗、幽默风趣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地感染了我。我当初对王老师心怀敬畏,认为她有些严肃、高冷,是因为我对王老师不了解,接触太少。其实,王老师十分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主动了解我们的生活状况,还时常跟师兄开玩笑什么时候能找个女朋友,王老师还时常给我们讲起她学生时期和国外留学时的趣事,一些毕业的学生去看望王老师,王老师也会把这些喜悦分享给我们。王老师说过,她更喜欢和学生在一起交流,非常愿意去学习新的事物。

为学

在学术方面,她是一个细心的人。师兄修改了无数遍的开题报告和论文发给老师看的时候,从论文的题目,摘要,内容,参考文献等方面,她都是一字一句的仔细查看,甚至将标点符号、段间距、行间距等的问题都一一指出。王老师这种对细节一丝不苟的态度让我受益匪浅。老师还时常告诫我们:无论是生活中做事情还是学习搞科研,一定要细心,很多错误都是粗心的所导致的,以后一定要多加注意!

她还是一个很严谨的人。因为我是跨专业的学生,老师专门查询了环境工程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发现课程学习与学分要求中规定:跨学科、跨专业或大专起点的研究生,应补修2-3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本科生课程;补修课由导师确定,通过自学或跟随本科生听课方式进行,需考核并记录成绩。老师说道:虽然这一项规定可能执行度不高,但是我还是希望你补修一下,选几门重要的课好好学习一下并且要参加考试,这对你将来的学习工作都有好处。因此,16级环境工程专业的课堂就时常出现我的身影。我也的确从中汲取到了更多的知识。

为师

王老师在给我们讲课的时候十分认真,她并不是那种死板的讲课,她会经常提问我们问题来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减少我们走神的情况,而且可以将讲课的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她对于环境方面的现状、最新的规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都了如指掌,可以随口说出很多比如一些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污水中CODBOD的排放限值等等,而且我课下偷偷地查询这些标准发现老师说的都是准确无误的数据,这让我们都十分敬佩。

王老师是一个特别关心学生而且负责任的老师,对于学生的任何问题和困难她也都能放下手中的事情,想方设法的为学生提供帮助、解决问题,不只是对于我们研究生,我多次见到有本科生来找王老师探讨一些问题,有一些大三同学在学习方面问题,还有一些应届毕业生对于未来的迷茫,王老师还主动给他们介绍一些公司去参加工作。就在前几天,我的准师妹开着学校大门口的共享汽车撞到了花坛,车被送到4S店检修,4S报价8000多块钱,加上其他乱七八糟的费用需要赔付近一万元,老师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很是生气,因为共享汽车都会有保险,不走保险解决却让学生赔付,就像是故意欺负学生一样。由于4S店漫天要价,老师先帮她介绍了一家比较熟悉的修车店,随后老师与共享汽车平台的工作人员电话沟通,工作人员各种的推卸责任说没办法保险赔付之类的话,还要师妹的家长来跟他们沟通,老师说:现在学生在学校,不在家长身边,我作为她的老师,有这个责任和义务来帮助她解决这件事情,这次事故可以保险理赔,却非要学生赔付,你们是不是觉得我的学生好骗好欺负?老师与平台工作人员据理力争,将那个工作人员说的哑口无言,最终,这一事故也通过保险理赔这一途径解决了。事后王老师还告诉我们,为什么路上的车出了事故哪怕堵塞交通都不挪车,就是因为很多车是在等保险公司过来拍现场照片,而且如果跟别人挂蹭了还要根据第一现场划分责任,所以出了事故有保险要先通知保险公司,她不仅在学习和科研上指导我们,对于这些社会经验也时常给我们讲述。这件事让我觉得老师对我们学生真的是尽职尽责,也十分荣幸能够做老师的学生。

期许

记得之前在书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到,人的一生平均每七年左右会有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我相信能够跟着我的导师学习就是最难得的机会。希望在未来两年的日子里,我能够跟老师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做人的道理和为人处世的方法。最后向我的导师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我一定不会辜负导师对我的期望。


上一条: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下一条:Beacon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