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
褚晓飞,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国际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青联委员、洛阳市政协委员,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认证评审专家、河南省商业学会理事,河南省管理学会理事。中国首批经过美国进出口协会认证的国际物流专家和进出口专员,并获国家外国专家局备案国内特许培训师资格。复旦大学公共预算与绩效评价中心研究员,焦作市财政局科研特别顾问。
学生简介:
李祥,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农村发展专业18级全日制研究生。
题记:在这次的征文发起之前,我对论文还没有构思如何去写的时候,我就对最后的导师致谢部分心中有了大致腹稿。总想着如何深刻炫酷而又感人的表达,使以后每个看过的人能够深深地、深深地感到我无以言表的由衷的感谢和崇敬。最终,我写了这么一篇大白话,希望就像这三年的研究生涯一样,平平淡淡踏踏实实才是真。
在上段学习生涯毕业后,在将要走入社会的彷徨和离开校园的伤感中,在想要经济独立和成长的希望下,选择了工作,在熟悉了自己的岗位和职责后,认识到自我提升的渴望和校园生活纯粹可能更适合我,人总是在尝试和选择中成长。
开始萌生考研的念头时,内心有很多挣扎和犹豫,惆怅与不舍,放弃了工作经验和业务知识,重新开始,是否是正确的选择,这样的失措和焦虑困扰了我,但这些情绪,在我见到我的导师之后就阳光下的寒冰般融化了。
我的老师褚晓飞老师,因为是主管我们研究生的副院长,我们习惯称她为褚院。褚院的教学风格定义了什么叫如沐春风,诠释了什么叫谆谆善诱。在开学第一课上,她告诉我们做科研就是发现一个问题然后把这个故事讲出来,我们要把故事讲的生动有趣。成为她的学生之后才知道,课题并不是任务,学业并不是负担,探索和求知欲是人的本能。她习惯激发学生的天性,解放了我们的潜力,让我知道,学习和研究并不是禁锢,而是释放。她习惯倾听学生内心的想法,关注我未来的发展规划选择,倾听我对重回校园的感悟到人生伴侣的选择,聊到今后的发展,引导我继续专注学术读博深造、考公又或是参加工作,自身做出选择。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褚院主持了很多课题,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但在学科以外,她并不是让人高山仰止,而是平易近人。会像家中长辈经常与我聊聊家常和问问生活中的问题,指导论文的题目选择。她不会武断的说,让我去做什么或者不让人做什么,而是说:“这个想法的角度很不错,你可以去深入了解思考下”,“可以尝试下这个研究方向”让我去有选择的看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期刊论文,让教育不再是说教,而是在阅读和尝试中,在实践中自己悟得。褚院时常谈起自己在中国社科院读博士后的那段经历来以此勉励我,那时的她在人在洛阳,手上能用的资源不多,就是凭着一股子对科学研究认真到底的韧劲,进行了大量的数据调查实践,做出了让北京社科院院长为之侧目惊讶的研究成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褚院她并不限制学生的课题方向,会引导,但不会禁止。也从不限制每天的工作时间和每周的工作天数,学生的压力和动力来自于学生自己内心的驱动力。从不强求做任何事,更多地遵从学生的意愿。她想让学生具有自己的科研理想,始终保持着浓厚的科研兴趣,认为科研的目标是为人类做贡献,而不只是为了自己做贡献从不强求学生做任何事,更多地遵从学生的意愿。褚院的教授从来都是提倡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在了解到我之前曾在银行上班后,结合工作经历指导研究方向和论文选题。在她教授的国际贸易课上,深入实际,从国际时政分析到结合实地洛阳发展。从高屋建瓴到因地制宜,从理论依据到具体应用,学以致用。自由和开明,把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说出来,这是我在她的课堂中首先学到的。
遇到一个好导师,做梦都能笑醒,每天里叫醒自己的不是闹钟,而是不能对不起导师的一番苦心。褚院因为卓越的学术能力和见解,是很多机构、出版社和政府的顾问,理事,编辑,在繁忙的学术研究和政府会议中,她也会特意抽时间对我的课题和今后发展做出指导和批示。 工作的繁忙可能让人觉得来自导师的关注不多,但我们的一举一动其实都在她的眼里,只是怕打扰我们。上个月,同门师兄师姐进行论文的预答辩,一名师兄论文的问题比较大,时间紧迫,外审日子日趋紧迫,褚院加班审阅论文提出意见,督促修改。
对科研和知识保持着热情,记得仰望星空,试着理解你看到的东西,并保持好奇心,褚院的教育理念和史蒂芬霍金的致辞不谋而合。在我短短不到一年的研究生学业中,总有那么一双眼睛在关注我的成长,总有那么一双手时常拂去眼前的阴霾与迷雾,不断地传递力量。生活中细枝末节无不关照,求学处细心指点从无懈怠,我从中学到的不仅是教材上的字句,还学到了遥望星辰的理想,以及深入现实的探索。能成为导师的学生,是我最大的幸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可想很多年过去了,导师的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毕业后去往很多地方,他们或者回到自己的故乡,或者把洛阳变成自己的新家,落地即生根、茁壮的萌芽、快速的成长、让河科大的传承变得充盈而丰盛。
就此搁笔,愿恩师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