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导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导者倾听了解指引矣,如是而已,恰如其分。他们用自己的知识为学生指点迷津;他们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他们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他们既是生活的先行者,也是学业的引路人,更是我们人生之路的明灯。
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导师——秦翠丽教授,感恩您的悉心教导!
第一次见秦老师的印象我仍记忆犹新,当时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一个词“气若幽兰”,秦老师完全诠释出了“人的修炼是气质的修炼”,而且是美貌与气质并存,完全看不出将近50岁的痕迹,岁月对智者果然是格外宽容,这是我第一次见秦老师时的印象。因为本科期间秦老师并没有教过我们课程,所以对秦老师背景资料并未做过多的了解,深入了解秦老师是在研究生复试结束后, 大家讨论关于导师选择的问题,然后我就去学校官网查看导师信息。当我第一眼看到秦老师的资料时,就被她丰厚的学术背景所吸引,她在生物工程专业领域和微生物及其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通过这些了解和之前的印象,最终我选择秦老师成为我的导师。
记得是在晚上8点左右,我给秦老师发了一条短信,发短信的时候内心有几分忐忑不安,想着短信发了,人也就释然了。没多久就收到秦老师的回信,短信里秦老师问了我一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当我想好怎样回答时,我看时间已经凌晨了,我纠结了一会,还是把短信发过去了。第二天我收到秦老师的回信,让我下午去办公室找她,当时我激动不已,又是担心,平时不善交际,不善言谈,友很怕见老师,生怕说错话或无话,难免尴尬,心生许多压力。
第一次与导师面对面的交流,心里头还蛮忐忑的,但是和导师交流过后,就发现老师非常温柔,声音非常轻柔,倍感亲切,让我稍微放下了紧张的心情,我不记得开始怎么说的,单知道没说几句话,我的拘束感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和老师愉快地交谈起来。老师简单问了我的想法,想研究的方向等问题,因为我对益生菌方面的内容了解尚少,有些情况还不大懂,导师表示如果我有问题,随时可以与她交流,最后秦老师说确定接受我成为她的研究生,这使我的心瞬间底安定下来。这是我第一次与秦老师深入接触,也深深感受到了知识带给人与生俱来的魅力。
研究生正式入学后,我单独去找秦老师,希望能给我提一些建议,秦老师首先谈起她走过的路,她的感想,她的体会,然后拿自己熟悉的毕业生举了例子,这给了我许多学习方面的启发,同时还给了我许多生活上的建议。从秦老师那里我学到了,做科研要勤学、勤思、吃苦耐劳、还要有自信。
对于研究生,秦老师要求我们广泛阅读文献,只有养成阅读文献资料的习惯,才能了解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刚开始秦老师要求我和师兄、师姐每两个周要汇报自己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秦老师无论多忙都会看看我们这两周都做了些什么,然后给我们提供建议,然后帮我一步一步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实质,带领我更好地学会思考解决问题,每次汇报结束后,我都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平时秦老师阅读到好的文章也会发给我们以此来教我们该如何更好地进行科研,更好地学习!
我现在时研一下学期,应该考虑定课题了,秦老师给了我一些建议,设定课题大体要做什么的?应该怎么做?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以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这让我感觉很容易接受,当然这给了我相当大的自主权,很多小的问题,让我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才锻炼了我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告诫我们“年轻的时候辛苦一点,以后就会轻松一点,机会就会多一点”。
在学术上,秦老师要求学生很严格,但生活中,秦老师是很随和的, 和我们一样有一颗年轻的心。秦老师会给我们讲一些她的生活习惯,真的体会到来美貌可以与生俱来,气质一定要靠后天的修炼。秦老师会经常询问我们最近的生活怎么样,要多注意饮食,多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多锻炼身体,又能提神醒脑,还能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还教育我们一定要养成“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这样在工作和学习中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我想说选择秦老师真的收获颇丰,能够认识这么一位和蔼善良的女神老师,让我的大学生涯更加有意义。能遇上一位值得我一生尊敬的好导师,我是幸运的,秦老师既培养了我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又塑造了我吃苦耐劳的实验精神,还指引了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我想在以后与秦老师的接触中我一定能收获更多!我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