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王林,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洛阳市优秀教师,国际期刊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CI、EI期刊)编委,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暖通空调制冷领域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厅局级等项目8项,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60 余篇,被SCI、EI检索35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3部,申报国家专利5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7项。带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获奖21项,其中国家级7项。
作者简介:冯连威,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7级研究生。
吾之向导,师也
生而为人,必有师者。师也,教人而为学,育人而为才,以学授之,以德传之,以仁宽之,以心待之,此乃师之道也。
“名德博学,日新独行”的科大校训已悄然伴我走过了近五年的光阴,如果说在本科期间科大留给我的是一幕幕美好回忆的话,那么在研究生期间它将会带领我走向更高的学术殿堂,而这个领路人就是我至亲至爱的导师——王林。
我的导师今年四十有余,正值追求卓越人生的壮年。跟着他读研一年来,在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的真谛和精髓,给我的学业生涯甚至人生道路都带来很大的指导性和启发性,这也是令我感到十分欣慰的事情。今借此时机,对恩师点滴浅谈一下,以表心意。
勤奋
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科研人,如果没有了勤奋努力的进取心,安于现状的话是很难取得一定学术成果的。我很庆幸我的导师是一名非常勤奋而且优秀的老师,他不仅时刻教导我们研究生要自觉勤奋学习,而且以身作则。他为了我们学科能够建设的更好,能够提升专业的教学水平和知名度,他近几年先后主持了国家级的、省级的重要会议和竞赛活动,邀请了许多著名的专家教授来校进行学术报告,提高同学们的视野和知识面。今年上半年在三月份组织了省级专业竞赛初赛,六月份即将举行华中赛区的决赛,同时五月份还有关乎专业发展的专业评估,期间的各种策划、统筹、指导等都主要是由他一个人完成的,在竞赛期间他曾几天都只睡不到5小时。面对专业评估的各项要求,需要对办公室、实验室等进行一定的装修改造,并聘请专家指导等,基本上每一件事都会由他来操心。然而,我们从来没有见到他埋怨过自己的辛苦,而是一直用自己的勤奋来完成每一件事。
敬业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我本科阶段,导师虽然只对我上过一门专业课,但是从这一门专业课的教学方式和态度上我能够深切的感受到他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他经常在课上强调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是我们以后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理论,同时也告诫我们他会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考试的时候难度会较大,批改也会很严格。但是有些同学不以为然,没有好好上课与复习,导致挂科率较高,即使如此,在补考的时候,王老师依然没有画所谓的重点,因此最后补考通过率依然不高。他因为敬业,因为想让自己的学生能够学习到一些真正的知识,而不是平淡无奇的度过大学四年,他这样做可能会导致许多学生对他不满,在评教的时候给予差评,但是他始终相信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是为了同学们的将来着想。他的敬业精神对我的影响很大,使我意识到他是一位非常正直的好老师,也是我后期选择他作为自己导师的一方面原因。
生活
跟随导师的近一年时间来,我发现他是一位生活简单朴素的老师。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他常常会教导我们做实验之前要做好合理的计算,如果是摸索学习阶段,可以先使用一些废弃的材料,以免浪费一些好的实验材料。同时他一心用在科研上,很少有一些业余的活动,这也使得他的生活比较简单,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他的一名学生,看着他那么的辛苦,我真心希望他能够在业余时间多锻炼一下身体,参加一下课外活动,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精神
本科阶段接触导师虽然比较少,但是对于他的传说还是有很多的,最多的是他在搞科研方面精神十分充足。在后来跟他接触了解多了后发现传说都是真的,在我看来他绝对算得上一位真正的科研人才。他经常会工作到凌晨之后,时不时的也会在我们研究生群里发送一些他认为有用的知识链接或文章等,方便我们学习和交流。我的研三师兄们毕业需要搭实验台测数据,由于实验台是自己设计,自己手工搭建,难度系数相当高,我在师兄搭建过程中经常去帮忙,见识到搭建过程中我们的导师经常在下班之后去我们实验室指导师兄操作,许多时候他都没有先回家吃饭,而是一直指导好几个小时,有时候师母打电话催他回家吃饭时他才会走的稍微早点。工作一天又加班指导我们做实验,没有一定的精神作支撑是很难坚持下来的,我们有时候也会让老师先回去吃饭,他都坚持指导完再说,我因此很是佩服他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也是我们研究生应该学习的地方。
与此同时,还要感谢我的师兄们,是在他们的无私帮助和细心指导下,我才能很快的适应研究生的生活和学习,以及掌握到做学术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使我少走了许多的弯路,在我心中他们也是我的半个导师。
言传身教彰显师生之情,风雨同舟铸就师兄之谊。
师恩难忘,难忘师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