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石兆勇,男,山东章丘人,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博士,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博士后。现为河南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壤生态学、植物营养学、菌根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其中SCI收录近20篇,出版专著(教材)3部,授权发明专利6项。
作者简介:李珂,女,河南漯河人,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植物营养学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从事丛枝菌根对纳米重金属颗粒污染的修复作用的研究工作,具有扎实的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联系电话:15737927321。
良师益友
师者如水;他们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师者如烛;他们如远航灯塔,指引航向。——题记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研二的生活恍若白驹过隙般飞逝,即将步入尾声,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充分认识到,现在的学习生活已与本科俨然不同,心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研究生一定要有一颗科研之心,要有明确的课题和目标,同时更要有强烈的自主学习的态度。科研之路注定是布满荆棘,但是,我们不会独行,我们有同学,有师兄师姐帮助我们,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时刻为我们指导迷津的导师。中国有句古语:“经师易遇,人师难逢”,今日真正堪称优秀之导师,并不止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格!而毫无疑问我是一位幸运的学生,我能在求学之路上遇到一名真的好老师——石兆勇教授!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可以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相辅相成,三位一体。教师是一项神圣而又光辉的事业,如果说世界上有这么一群人,不是父母却始终施与着严父慈母的百般呵护的话,那么一定是千千万万默默奉献的好老师,我的导师石兆勇,是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可是,对于他的评价,又岂是这一个“好”字就能全部包含的呢?石老师呕心沥血,默默耕耘,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和人才的培养工作。石老师的一言一行都非常符合我心中的一名优秀导师的形象,堪称导师的楷模。
我们都知道,身体力行的榜样力量,往往比口头说教更能感染人,石老师始终秉持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一贯严谨细致的科研作风,总会让我们钦佩不已。他无论是是上课还是组会总会营造轻松活泼的周会氛围,促进思维碰撞,增强团队交流,同时,他也会推进严肃有序实验室制度,规范实验操作,保证实验安全。在硕士生开题、毕业答辩会上,他不仅着眼于指出学生们数据分析等方面暴露出的大纰漏,同样也很关注学生答辩PPT中诸如图注格式不规范这样的小细节。对于一名以“格物致知”为己任的研究生来说,最可怕的不是总出问题,而是不善于发现问题。老师希望我们做一个“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的“问题学生”,所以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在科研中的“怀疑精神”,对于我们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他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缺陷所在,并循循善诱地引导我们用多种方法验证实验,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譬如一种论文中提及的实验方案,常人的学习可能会止步于模仿与照搬,但您常引导我们思考诸如“实验设计有哪些不足”、“后续实验怎样完善”、“实验结论是否完整”之类的发散性问题,并启发我们以“联系”的观点看文献,做到触类旁通,看一篇而知一类。
对于石老师讲课,听过他讲课的同学们都不由得要给老师点赞,老师讲课从来不会一字一句“念”PPT,而是真真切切的在“讲”,PPT只是他的一个提纲,对于个人专业的前言性知识和进展,他如数家珍、侃侃而谈。我心里暗自惊讶石老师竟有如此好的口才对前言性专业的发展有如此的把握,足见他身后的科研功底和开阔的视野,他的真知灼见,对我影响真的很深。老师讲得每一节课都令人印象深刻,我觉得在这样的课堂学到知识必将使我们受益终生。
人们常说,老师一般都非常刻板严苛,不苟言笑,但石老师不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他和我们学生特别能聊得来,与老师的交谈总是充满着欢声笑语。平时他总是以自己的求学经历,勉励我们要不断探索,开阔思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出类拔萃。有时候,也许你会惊讶,眼前的这个人完全没有一点老师的架子,那时他真的就像我们的朋友,一个比我们年长,阅历更丰富的朋友,石老师总是站在我们学生的角度去与我们交谈,帮我们解决问题。但是,有的时候老师也会发脾气,批评我们努力程度还不够,不会思考怎么解决问题,老师总教育我们,不要被问题解决,而是要想着怎么解决问题。石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生活中热心助人、克俭律己;待人接物时,他叮嘱我们要知书达理,谦恭诚恳。老师也确实身体力行地做到他说道的一切,每次老师在收到学生哪怕深夜发来的电子邮件时,总会发来短信亲切地问候一声“收到,谢谢,辛苦了”。一个创新高产的科研团队,必然离不开一个其乐融融的交流氛围;而一个其乐融融的交流氛围,必然离不开一个智慧谦和的主导者。从来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在石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实验室的每位同学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暖与关爱。常怀感激之情,常抱进取之心,常存敬畏之念。能够学习生活在石老师的周边是幸福的,幸运的,即使是耳濡目染间我们已渐渐学会了为人处世的金科玉律,也渐渐形成了更加饱满而坚毅的人格。
这样的环境,这样催人奋进的导师,我时刻告诫自己不能懈怠。不容否认,科研工作从来都是辛苦的,但正因为一路上有老师的指引与相伴才让学生们觉得即使“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也将毅然“上下而求索”。我很庆幸在人生中重要的研究生阶段遇到了这样一位好老师。一片绿叶,饱含着他对根的情谊;将来,无论我成为参天大树,还是低矮的灌木,我都将以生命的翠绿向您祝福,我的老师。感谢我的导师石老师,一位孜孜不倦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