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
刘溢海,男,汉族,1964年9月生,河南伊川人。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洛阳市社科联兼职副主席,二级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发展经济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科技部软科学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主持省级课题12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9部等。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注重学生创新发展。指导学生自2009年连续四届获得国家大学生“挑战杯”一、二、三奖等奖项,并获国家累计创新奖铜奖。
作者简介:
张康怡,女,汉族,1997年11月生,河南洛阳人。河南科技大学商学院21级研究生,曾任校研会文化体育部副部长,荣获优秀干部、优秀团员、院演讲比赛二等奖、优秀主持人等荣誉。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学者,使心通其意。生而为人,必有师者。师也,教人而为学,育人而为才,以学授之,以德传之,以仁容之,以心待之,此乃师之道也。
“严谨治学,身正为范”正是我的导师刘溢海的真实写照,遇到这样一位好导师,我觉得非常自豪。作为一名研究生,与自己的导师建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是我们立足于校园的基础,更是我们这些莘莘学子在求学之路上的一块奠基石。小学至高中期间,老师与学生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这种初级阶段的教育方式淡化了师生关系,但是到了研究生阶段,我们与自己的寻师基本上形成一对一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与导师更密切的交流和沟通,深化这一份难得而令人难忘的师生情分。
导师是一个有着严谨的求学态度和不断创新精神的人,每次都能指出我们的不足之处,并将我们提出的问题迎刃而解。不仅如此,导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又显得平易近人,说话也不古板,是一个有生活温度的人,称得上是“性情中人”。记得第一次的学术会议后的聚餐活动中,导师亲自背通了一首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为大家助兴,语气激昂澎拜,真正抒发出了一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念,我想这可能就是导师能够不断获得成功的重要心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导师时不时会组织我们聚餐,一起聊天为我们解疑答惑,又会拉拉家常让我们放松心情,真的很庆幸有这样亦师亦友的导师。
师为舵,生为船,如此师生关系正是我们穷尽其生追寻的,在布满荆棘和坎坷横生的人生道路上,有一个人在我们迷茫困惑时给我们指明方向,在学业上给予我们帮助,是我们的缘分,把握这种缘分,就是把握住了我们自己的人生方向,为自己的心灵点上一盏明灯。
良师易觅,师恩难还。古人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那对于宏宏如泰山之势的师恩而言,应改为:“涌泉之恩,当以一生相报〞,这份恩情,值得我们用一生的努力来回报。
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绝不送上一桶水;而当需要一桶水的时候,也绝不给予一杯水。适时,适量地给予,这也正是刘老师的教育艺术。正是刘老师这种平易近人的作风,使得我与他人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尊重,彼此信任,良性互动的关系。这将影响我的一生,让我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不断与时俱进,奋发向上,开拓进取。最后,再次祝福我的好导师刘溢海教授,祝您身体健康,桃李满天下,同时,也祝福像刘溢海老师这样为人师表,品格高尚的老师们身体永远健康,让他们的思想行为发扬光大,为我们国家造就出更多出色的人才,贡献国家。
得遇良师,何其有幸。此文,献给我最敬爱的导师刘溢海,感谢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