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思政教育-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杨勇琴:强农兴农路上的不懈探索者

2022年04月29日 21:57  点击:[]

 

 


作为全村第一位博士研究生,杨勇琴曾经不止一次地被问及,为什么选择学农?


 


图片



     
个人简介      

杨勇琴,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曾任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种子科学研究中心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曾荣获北京市“三好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优秀学生干部,以及中国农业大学“五四青年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并多次荣获学校“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他凭借专业知识、发挥专业优势,连续三年带动北京低收入村打响“脱贫攻坚、科技先行”的主题战役;新冠疫情期间,他主动报名成为返乡地首位志愿者,参与到“战疫情、保春耕”工作当中,获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农情乡土、心系乡村为扶贫


不误农时、服务春耕战疫情

久久为功、锲而不舍抓党建

他在学农的道路上愈发坚定



图片  

Yang Yongqin

对农初印象

学农为农


从记事起,全家最忙碌的时候便是拿着镰刀去地里收割小麦,成剁的麦子用绳子捆扎好,大人们再用“架子车”运回家,经过脱粒、晾晒、分选,接下来要拿出一部分运到“生产大队”(其实是村委会,只是当地保留着这种叫法)交公粮(也叫上交农业税)。他当时曾想:要是把粮食产量提高了,家里剩的粮食就更多了,生活也会有很大改善。

高考填报志愿时,他的第一志愿就是农业大学,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孩提时的梦想。偶然的机会他参与了学校的“崇硕助推”工程,跟着专业导师开展小麦育种工作的过程中,他逐渐体会到:要想真正解决农业生产问题,还需要更高层次、深层次的研究。为了能够学习最前沿的农业科学技术,他毅然决然选择了中国农业大学攻读研究生。


图片

  ▲与中国农业大学老校门合影

      图片  

Yang Yongqin

自己的经历

知农爱农


2017年的开学典礼上,他记忆犹新的仍是校长说的:做顶天立地的农大人。何谓顶天立地?实践或许能够给出答案。带着这样的疑问,他鼓起勇气参加了学校的老师们在怀柔区琉璃庙镇的社会服务活动。回想起第一次去到京郊乡村,他到现在都记忆犹新。当地村主任领着杨勇琴和一行人去查看了漫山遍野的野生核桃资源,因为当地属于山地传统农业无法施展拳脚,村主任说:你们是农业大学来的,想想办法?


图片


  ▲查看野生核桃嫁接食用核桃后长势(左一)

源于这样一份寄托,他发挥支部书记的领头雁作用,带着支部党员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千方百计在校内外寻找核桃嫁接技术,撰写项目可行性方案向当地农业管理部门申请获批35万元项目启动资金,手把手用接地气的话语向当地农民培训核桃嫁接技术,不同时间节点赴当地垒树盘、割杂草、打疯长枝条。干着干着,260余亩野生核桃高接换优食用核桃产业示范基地就这样建成了,足足5700多棵食用核桃变成当地的致富经。


图片


  ▲带领成员和当地农民开展核桃嫁接技术培训(二排左一)


图片


  ▲参与玉米田间授粉作业(左一)

当初同行的人换了好几拨,他却坚持了三年,问及原因时,他说他忘不了离开村子时村主任拉着他的手说“小杨,下次什么时候再来?全村人都等着你呢”。三年里除了核桃项目的成功实践外,他和团队还孵化打造了黑木耳-核桃-中药材立体培植循环产业矩阵;与此同时,结合当地镇域东部旅游资源、中部红色教育资源、西部文化遗产传承资源撰写完成旅游发展规划,助力当地打造精品休闲旅游示范区。


图片

  ▲社会服务结束时村主任的嘱托

图片


  ▲参加中国农业大学“助力精准扶贫 聚力乡村振兴”研讨会

三年来,社会实践的事迹不仅被教育部、中青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他和他的团队也先后获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最佳实践团队、北京市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省部级以上荣誉9项。


图片


  ▲与《初心弥坚——中国农业大学许党报国的红色故事》专题展览合影

为什么说: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杨勇琴觉得自己也许找到了答案,也正是有了深入乡村的这次实践,他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农业科技的强大力量,坚定了自己潜心开展科研攻关的决心。



图片  

Yang Yongqin

从事的研究

强农兴农


俗话说: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种子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作物产量的高低。他的研究课题主要是结合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业工程技术改良作物种子质量水平,并开发建立种子质量检测的标准化技术规程。他说,他热爱自己的专业,愿意为我国打赢“农业”翻身仗、攻克“卡脖子”难题不断探索。截至目前,已发表相关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并将相关成果在第六届亚洲近红外光谱技术学术会议上向国际同行进行了交流分享。


图片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报告


除了甘坐冷板凳的孤独,他还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付诸于实践,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他响应“战疫情、保春耕”的号召,为家乡春耕播种选种做技术顾问,向越来越多的农户推广“良种+良法”的生产管理技术;此外,他还带着团队向社区和农村普及推广食用芽苗菜标准化培植新技术,带领本科生开展科研训练、创新创业。他说当看到自己的努力换来一张张笑脸,越发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的含义。


图片

▲带队向农户推广芽苗菜培植技术(二排左一)




图片  

Yang Yongqin

领头雁作用

学思践悟


身为党支部书记,新冠疫情期间他不仅身体力行报名志愿者号召支部党员参与抗疫,还通过线上谈心谈话、微宣讲、主题征稿、主题党日确保防疫党建两不误,并参与教育部高校党组织战“疫”示范微党课,事迹被中国大学生网、今日头条等报道。


图片


▲参与返乡地抗疫志愿活动


图片


▲参与录制高校党组织战“疫”示范微党课

他在带领支部党员开展社会服务的同时,引导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活动获北京市红色“1+1”示范活动一等奖;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他始终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以钉钉子精神抓党支部“七个有力”建设,在第二批全国高校研究生党建“双创”工作中个人和支部双双入选“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和“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他说,未来要继续探索“1+1>2”的效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等农林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双一流”学科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图片

▲向学校不同部门交流党建工作经验


成绩只代表过往,未来的道路虽然漫长也需精彩,虽然辛苦也需奉献。他深知在乡村振兴战略响彻神州大地时,农科学子迎来了发挥才能最好的时机。他将永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师生的回信寄语,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为人民服务,在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图片


▲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


图片


▲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图片


▲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END

 
图片  



上一条:心有锦缎 做健康中国守护者 下一条:青海民族大学:以党建引领学风建设,持续打造样板党支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