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旭飞,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园艺专业2020级研究生,研究生期间荣获2021年 获河南科技大学第十届学术征文比赛一等奖;2021年 获河南科技大学“学术论坛最佳汇报人”;2021年 获河南科技大学三好研究生;2022年 获河南科技大学第十一届学术征文比赛三等奖;2022年 获河南省“三好学生”;2022年 获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2022年 获国家奖学金;2023年 获中国林学会第十二届“梁希优秀学子”; 2020年 获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三等奖;2021年 获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校级一等奖;2021年 获 “苏研杯”第三届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校级二等奖;2022年 获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一等奖;2022年 获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二等奖;2022年 获“ 挑战杯” 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级铜奖;2022年 获“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特等奖。
心得感悟:
1. 明确课题。研一就要多接触实验室所做的内容,明确自己的兴趣再根据老师的研究方向多去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内容和热点,在确定课题过程中,无论是成熟的还是不成熟的想法,多跟导师沟通,能够避免走弯路。
2. 多读文献,多关注该领域研究热点。平时尽量去阅读高质量的文章,学习别人好的创新点。还要注意多与老师沟通交流,周汇报,月汇报,总之要积极汇报自己的研究进展和思路,让导师及时掌握目前工作进展是一方面,如果出现错误能够及时止损,拨乱反正才是最重要的。老师在该领域的研究经验和学术水平都比我们强太多,他们会给出好的建议和正确指导。
3. 多去学习一些实用的软件。一些好用的绘图、数据分析等软件或者网站会给我们在论文发表方面提供很大的帮助,要善于利用这些有用的资源。技多不压身,反而会成为我们有力的工具。
4.学会利用资源。现在我们获取资源的途径五花八门,但我们最容易接触到的,没有任何成本的资源就是导师和师兄师姐。这些最亲近的人,也是会和我们掏心窝子,毫无保留的人。懂得使用这些资源,把他们的所学进行有效的吸收,多交流,多反馈,也是一个互相进步互利共赢的事情,效率远远高于自己一个人埋头苦干。
5 .学会分享与教学。学与教总归是一体的,获取与分享更是缺一不可的。当我们的身份转变成师兄师姐,我们学到的有用知识,如果进行有效的分享,也是一项技术活。在我看来,多说少做勤督促是必不可少的,多说就表示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不厌其烦,重要的地方凡遇到必重复,自己也是从新生过来的当然也知道有些地方确实是需要时间来理解消化。少做就是一定要放开手,不要事事亲力亲为,提醒到即可,对于他们自己的课题自己的试验一定要让他们自己上心,适当放手也会让他们提早养成把控试验,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出错了不自知,继续往下走。这个时候,我们作为师兄师姐就要做到及时督促,及时让他们改正,撞南墙有时侯意味着浪费时间浪费经费,更怕对他们个人自信心和积极性造成影响。
6. 有效抓紧时间。研究生三年真的很短,一定要抓紧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作息和科研习惯就尤为重要。比如我个人晚上比白天注意力更集中。我一般就会在晚上安排自己阅读文献,写论文。白天安排试验,毕竟试验大多不需要我们时时刻刻在旁边守着,也是一件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的事情。
最后,祝大家都学有所成,回首无悔自己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