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
何涛,开元院区妇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大学本科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妇产科临床及教学工作20余年,擅长妇科恶性肿瘤、妇科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尤其擅长电视腹腔镜技术治疗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宫外孕、急性盆腔炎、不孕症等疾病,在洛阳市率先开展了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完成省教委科研项目1项。
作者简介:
刘亚婷,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妇产科学专业2018级研究生,本科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校三好学生。
生活充满了选择,从每一事物剔除一切枝节后,剩下的都是一种选择。你选择如何应付生活中的种种情形、你选择他人会怎样影响你的情绪、你选择是心情愉快还是心情恶劣。说到底,如何生活是你自己的选择,而我选择了读研。读研并非是完美的选择,因为它充满艰辛;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完美的,因为它注定难忘。每一位研究生都会有一名导师。在整个研究生期间,导师会陪伴你成长,并给你指引方向,帮助你成长,可以说是研究生期间甚至是人生路上的一座灯塔了。在这条艰辛又难忘的道路上,感谢我的导师——何涛老师对我的指引,让我能够向更好的自己前行。他就是这样一座灯塔。
我的专业是妇产科学,首先我的第一专业并不是妇产科,我的首选专业是心内科,但当面临调剂时,我从调剂专业中一眼看到了妇产科,我想这也是一种缘分吧。当是请导师填复核申请表时,导师当时问了我一句:“你从内科调剂到外科,做好心理准备了吗?”我点点头,那时我决定一定要好好对待这门学科,选择了就不要后悔,一定要对的起自己做的决定。
就这样,度过了暑假,9月份,我到学校报到了,作为专硕,我们的学习方式与大学期间明显不同,同学、环境统统都是陌生的,说不害怕、胆怯那是不可能的。我的导师已经任教多年,很懂得我们这些“新学子”的心理,开学之初,就把我的师兄师姐们和我们这两个“初生牛犊”聚在一起,一起相互介绍,并且宽慰我们,让我们不要害怕,说我们是一个大的家庭,大家要互帮互助,和我们谈心,导师的“接地气”和师兄师姐们的热情和放松,这种气氛下,心中的忐忑逐渐被放下,盈上了满满的感动,满满的温暖,这,确实是一个大家庭,而我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何老师是我们的爸爸,师母是我们的妈妈,而师兄师姐则是我们的哥哥姐姐,将来的师弟师妹是我们的弟弟妹妹,这个大家庭里有严厉的管教,也有充满爱意的包容。何老师会在我迷茫的时候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老师循循善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这次的谈心让我对这个专业充满了归属感。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在医院已经学习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我多次和导师一块去门诊坐诊,因为导师坐诊时间少,多在住院部,所以门诊病人总是爆满,每次下班都走的很晚,但导师都没有怨言,他还告诉我说:“有的病人来的晚,是因为从栾川等等很远的地方过来,即使出发的很早,到咱们这里就11点左右了,有的病人年纪大了,不是很熟悉咱们医院的自助机器,只会人工挂号,这样到咱们诊室就更晚了,咱们得等等他们,要不人家大老远跑过来咱们下班了,这不是让人白跑一趟?我们作为大夫要换位思考,为病人想想”,导师这样说完之后,饿着肚子的我也不再那么焦躁了。换位思考,这是我们在行医期间必备的,通过换位思考,我们会对病人有更多的谅解,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这是导师对我上的生动一课。
导师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平易近人的,会和我们讲在我们这个年纪时做过的事,说那时生活辛苦,当时为了完成学习、研究常常会挑灯夜读,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都是家常便饭。并告诉我们“年轻的时候辛苦一点,以后就会轻松一点,机会就会多一点,现在正是拼搏的时候。”师母也对我们说:“越努力,越幸运。”他们说的这些都是为了告诉我们不要安于现状,现在的我们正当年,正是祖国的生力军,现在都是在为以后打基础,现在基础打得牢稳,以后才能走得更长远。同时何老师也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他认为生命在于运动,人应该多运动,多活动。已近花甲之年的他虽然不能进行很多高强度的运动,但是每逢傍晚,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他会和师母一起在校园内散散步,走一走、逛一逛,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缓解一天工作上的疲劳。由于女子在外地工作,老师一直都是和师母一起在学校居住的,结婚几十年,他们依然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和睦的家庭氛围让我体会到了他对于家人的责任感,让我更深刻地明白了一个人除了对待工作要有事业心,对待家庭也要有责任心。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们知道作为一个导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指导操作,更要育人,让学生精神成人。
研究生阶段能遇上一位值得我一生尊敬的好导师,我是幸运的。也许我不是导师最好的学生,但是,他一定是我心中最好的老师。未来的科研道路还很长,但是有导师的指引,纵使前路荆棘满布,我都会勇往直前。感谢勇敢的自己,选择了读研,选择了我的导师。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导师都让我受益匪浅。我想对导师说:“成为您的学生是我的骄傲,我期待未来的我也是您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