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段自己无法掌控开头与结局的旅程,十几年前的呱呱坠地和几十年后的撒手人寰都是我们必须走过的两个点。无法掌控最终的走向,但我们能尽量充实两点之间的有限的距离。在这有限的距离间会经历不同的事,遇见不同的人,让两点之间的直线变得优美蜿蜒,让自己收获更多的风景,获取更多的动力。在研究生这一年多的学习中,人生中最美的弧线便是有一位好的明灯,我的导师范波教授。
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的时候,由于范老师在外交流,故不能直接签订师生双选协议,也仅仅是通了一次电话。初次见到范老师是在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当时我懵懵懂懂,因为初次见面而紧张不已,原本熟记于心的专业知识和自我介绍在这一刻全然消失。但见面后他并没有问过多的专业知识,非常和善的问了关于英语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化解了初次见面的尴尬,后来听师兄们说研究生需要多读外文文献,所以需要很强的英语能力,这就是我对导师的第一印象。在接下来一年多的学习中,范波导师逐渐成为了我学习的楷模。
在学习方面,经常教育我们研究生阶段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阶段,抓好专业,兼顾人文素养的提升。作为一名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要不断学习更多的知识与相关技能。所谓“术业有专攻”,把自己的专业水平及能力提升到一个更新的阶段,认真完成老师们分配的任务并能够在做完之后有自己的思考。控制学科不是一个能够脱离其他学科独立存在的学科,应该紧密结合最新的智能控制方法,正如近些年异常火热的AI(人工智能),这是科技与各种专业互通互融的结晶,其中包含的绝不仅仅是计算机语言专业知识,还有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系统,甚至要求开发者具有基本的哲学知识。而且有专家预测,接下来的时代有可能是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必须时刻关注时事,调整自身的方向。就人工智能来说,了解其发明之后的专业书籍以及专业知识,并熟练运用,这也要求具备极高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此外,还经常教导我们对于周边有关的专业也要增加了解度。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为了能够学以致用,“用”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对于个人对于走向社会之后的生活,也有了一个大致的规划。之后也要找机会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相关领域与行业实习,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与薄弱之处,并及时充实自己的知识。还记得今年范老师叮嘱师兄帮我修改小论文时,他那种专注勤勉的科研精神深深的撼动了我,从论文的题目,摘要,文章内容,参考文献等等,他都是一字一句的叮嘱,并将文中的标点符号、文章格式等问题一一指出。刘老师这种对精益求精细致入微的态度让我受益颇深。论文修改之后内容更加的充实,用词更加恰当。他常常鼓励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不仅要提高论文写作能力,还要培养组织领导、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技能,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在研一参加第十三届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时,他给我们设定了一个大的方向,告诉我这个项目是做什么的?应该怎么做?可能出现的种种结果,以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应对策略。这让我感觉整个过程都清晰明了,易于实现。当然他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与经济支持,很多小的问题,他总是让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锻炼了我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发挥每个人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当有需要材料时,他总是说一句话:只要是设计需要,我都全力支持。期间也跟他汇报过很多次设计进展和遇到的困难,他每次都会认真地仔细地了解我们所做设计和论文内容,帮我分析和解释某些困难点和理论方法,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和写作方向。每次汇报结束后,我都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总觉得他比我更了解我自己的课题。
在生活方面,范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人生导师,关心学生,热爱生活。尽管范老师担任院自动化系主任工作繁忙,但他始终与我们同在一个实验室经常会与我们谈话聊天,和我们进行学术探讨和他做研究生时的故事,闲谈之中,透露出长者的智慧,让我们懂得不仅要会做学问,更要学会做人。范老师也会关心我们“在学校过得还好吗?”“最近在学习、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吗?”让在异乡的我们感到亲切与温暖。在重要的日子,范老师通常邀请我们实验室全部人员包括已毕业的学长一起聚会,一群人围坐在桌前,探讨如何做好学术研究,唠一唠家常,向家人一样,格外温馨。通过多次的接触,范老师和我们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了,对于我们而言他不仅是一位平易朴实的教授,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挚友。同时范老师也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他认为生命在于运动,人应该多运动,多活动,他总是鼓励我们多运动,运动可以使人的思维发散,所以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他会出现在学校的篮球场,在上班的路上不开车走一走或骑单车车,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激活一天的精神和缓解一天工作上的疲劳。老师还经常教导我们谁也不知道明天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从容面对一切可能的挫折和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见识和经验慢慢沉淀,就内化成了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而这些素质和能力是可以迁移的,如果你在某一方面很出色,那么做其他的事也不会差。说不定某天你就遇到了特别想要的工作岗位,这个时候,谁准备更充分,谁就可以抓住机会。作为年轻人要有拼劲儿、闯劲儿,牢记要终身学习,积极向上,兢兢业业,才能在人才济济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占得一席之地,不至流于平庸。
高山巍巍,使人崇敬;师恩浩浩,使人深情。范波导师是人生的指路灯,让人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很庆幸自己有机会师从范老师,让我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也让我看到了一名优秀教师应有的样子。漫漫人生路,有你,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