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卢加伟,男,1978年生,河南虞城人。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会员。河南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及语用学。
作者简介:张帅丹,女。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16级语言学硕士研究生。邮箱:975433621@qq.com。
我的导师——良师亦友
光阴荏苒,岁月流云。不知不觉,我研究生生活的第二个年头也已近尾声。都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在对知识渴求之时,感谢让我遇见了您,更庆幸成为了您的学生。
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导师——卢加伟副教授,感恩您的悉心教导!
初见——热情,学识丰富
还记得初见您是在16年入学后的导师双选会上。那天的您穿着朴素,不过在众多女导师旁边还是格外显眼。您谈吐风趣幽默,讲到了您的求学经历以及研究方向。当时,我就被您那认真的科研态度和丰富的学识给吸引住了。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您的学生。可是一直没有和您正面交流的机会,似乎学生对老师都有着一种敬畏心理,我也不例外。几天后,得知您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导师,我是既兴奋又激动,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于是,我就迫不及待地拨通了您的电话,电话那头您耐心地给我推荐经典书目,还嘱咐我不要太累,不要压力太大。当时心里暖暖的,很庆幸自己能遇到这么和蔼的导师。确定完导师几天后,我们第一次在小办公室见面了。那天我很紧张,早早地就来到了办公室门口等待。您见到我之后,很热情地跟我打招呼,瞬间我的紧张感全无,气氛变得轻松愉悦。在交谈中得知我是您带的第一个学生。您很谦虚地说我们要互相学习。作为在科研上什么都不懂的新手,您耐心地为我解答困惑,不断地鼓励我。您期望我能够利用研究生学习的几年时间在学术上能有所成长和积累,而我面对您这样一个可亲的导师,给我指引未来的方向,让我对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有了更多美好的憧憬与向往。您就是这样带我走上了学术科研的道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渐渐的发现了您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的许多可贵品质,正是这些让我更加坚信,选择您作为导师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决定!
工作中——细心,严格
对于研究生而言,您要求我们要广泛阅读文献,只有养成阅读文献资料的习惯,才能够了解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入学第一学期学业繁重,有时候会感到力不从心。于是,无论多忙您都会定期地让我汇报学习情况,认真地给我解答学习过程中的难题,给我提供您的建议。
研一下学期,上了两门您的课才知道原来枯燥的语言理论也可以是生动有趣的。在课堂上,您的教学方法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每学习到新的理论知识,您总会用一些贴近生活,我们这个年龄段关注比较多的例子来更好地解释说明。从而使晦涩的理论变得简单易懂。课堂氛围也变得异常轻松。我是个偏内向的人,每次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由于自己的不自信,即使自己的理解是正确的也不敢大胆地说出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后来您发现了我的问题,在课堂上就不断地给我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我与其他同学积极讨论问题,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展示自己的PPT等。慢慢地我发现了自己的变化,逐渐地融入到了课堂,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提出自己的困惑。从此以后,每次上课我都是收获满满,很享受跟大家一起讨论问题的感觉,内心也感到很满足,很快乐。
您对工作严格、认真的态度也让我非常佩服。对于我们提交的作业,你的要求很严格,总会认真地给我们批改。等拿到修改稿后,红色的修改标记会布满页面。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开题前,我一直对我要研究的问题感到很困惑,有些眉目但又模糊不清。您看到我整天坐在电脑前查文献,一方面嘱咐我注意休息。一方面又耐心地引导我、给我建议,慢慢地我就对自己的研究越来越清晰明了了。对于开题报告,大到修改文章结构,小到每一个标点、空格,就连不起眼的语法错误也给一一指正了出来。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细心注重细节的人,那次我才发现自己是有多么粗心。真的是被您追求严谨的工作态度给震撼到了,您完全可以节省时间,不用这样做,但是我知道,您是想告诉我们不要害怕麻烦,不要遗漏每一个细节。让我们做到尽量的规范,养成规范阐述问题的好习惯。正是您的认真和细心,我才能顺利地通过开题。您专注勤勉的科研精神,是您送给我最好的礼物。我敬佩您,更庆幸自己能遇上您这样的导师。
生活里——和蔼,亲切
您在工作上认真严肃。但在生活中,和我们一样爱开玩笑,喜欢聊天。您经常会和我们讲起您在求学过程中的经历。告诉我们年轻的时候应该辛苦一点,以后就会轻松一点,机会就会多一点。让我们受益匪浅。去年暑假期间,我们到北京参加了语用学研讨会。同行的几个同学基本上都是第一次到北京,对各方面都不太了解。于是,您就贴心地当起了我们的向导。在参会的那几天,每到吃饭的时候,你总会打电话找我们吃饭,关心我们是否吃到饭,叮嘱我们注意安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您总是拿着您的大水杯,在别人作报告的时候听得特别认真。还会在微信群里跟我们互动,夸我们专心、认真。当讲到与我们谁的研究相关的地方的时候,您还会提醒大家认真听,记好笔记。人常说,做学问的老师一般都很严肃,不苟言笑。但是要我说并非如此,至少您不是。
评价——“接地气”
说起对您的评价,大家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接地气”。我认为这个词特别的生动贴切。因为,您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遥不可及的导师。而是生活中像朋友,可以开玩笑,可以聊家常。科研上是真正的严师,态度认真,一丝不苟。研究生阶段能遇上一位值得我一生尊敬的好导师,我是幸运的。也许我不是您最好的学生,但是,您一定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未来的科研道路还很长,但是有您的指引,纵使前路荆棘满布,我都会勇往直前。感谢勇敢的自己,选择了读研,选择了您。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您那高尚的品德与您那严谨的态度都让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您对我的鼓励和督促定会在我耳边回响,您对我的悉心指导和教诲我将铭记于心。成为您的学生是我的骄傲,我期待未来的我也是您的骄傲。
在这里,我想对您说一句:卢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我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