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师生风采- 导师风采

导师风采

我的导师,我的明灯

2018年07月03日 09:10  点击:[]

导师简介:李东升,男,1976年9月出生,河南舞阳人,副教授,河南科技大学园林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长期从事风景园林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在风景园林设计方面的实践与理论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先后主持多项规划设计类横向科研项目。参与教育部及省科技厅级项目1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核心及重要期刊8篇,其中被EI收录3篇,ISTP收录1篇;主编和参编教材4部,发明专利4项。已主持完成风景园林规划、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城镇公园、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和其他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工程项目50余项。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学,园林规划与设计方向。

作者简介:刘晨韵,女,在读研究生,1996年10月生。2017年毕业于安阳师范学院,现就读于河南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联系方式:13253427573

我的导师,我的明灯

人生就像一列火车,在每一个站点都会遇到一些人,经历一些事,让自己或多或少收获一些,改变一些,然后背起行囊继续前行。然而,在这趟列车上也总会有些人在不知不觉中将人生珠玑赠予你,从此因为他的出现,我们人生的旅途变得格外敞亮,对未来不再畏惧,在前行的过程中也变得更加的勇敢和坚定。

导师李东升教授是我学习的楷模。

为人,他善良友好、豁达、朴实、有魅力。身为风景园林专业的主力老师,我一开始先入为主地以为李老师是高高在上,没有精力理会学生的。可是自从进入学校之后,才慢慢发现,他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偶尔也听到老师、同门师兄和以前毕业的研究生对李老师的评价:对学生认真负责、见多识广、博学多才、乐于助人、学术严谨、是个好老师等等。经过这一年的接触,李老师的成熟稳重,豁达坦诚,真实友善,幽默风趣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们当初对李老师心怀敬畏,认为他遥不可及、不可亲近,是因为我们对他的不了解,与他接触太少。其实,李老师非常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于学生的任何问题和困难他也都能放下手中的事情,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帮助、解决问题。也许正是李老师这种宽厚待人的品格增加了他的影响力,进一步造就了他事业的成功。李老师不但在学术科研上成就斐然,而且对家庭也很有责任心。偶尔师母会来到李老师的办公室,作为学生的我,能很明显地感觉到李老师的体贴细致,家庭的温馨和睦。的确,李老师对工作的使命感,对家人的责任感,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成功的男人不仅应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志存高远,对待家庭也应该勇于承担,心系亲缘。

为学,他精益求精、废寝忘食。古人大思想家李斯有云“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细节是全局的基础细胞,只有注重一个个细节,才能把握全局,走向成功。细节是决定全局成败的关键,要取得成功,必做于细。

读研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努力上进、有毅力的人,详细地计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并付诸行动,但在跟从刘老师学习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勤奋与坚持。刘老师经常告诫我们,不要为外物所惑,要保持上进,要用一颗认真、纯粹的心去对待学术研究。“不要求你能做出最好的成果,但一定要认真、努力的去做”。

人们常说:“播下一个行动,便会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便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便会收获一种命运。”在李老师以身作则的带领下,实验室成员一直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李老师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成功靠的不仅仅是天赋和智慧,更需要纳百川而成四海,积跬步而致千里的积累与坚持。

为师,他亦师亦父,春风化雨。他是平和的,没有盛气凌人的架势,没有动辄训人的说教,有的是真挚诚恳的情感与平易近人的亲切。不管是在探讨方案,还是在指导论文写作的时候,他总会耐心地聆听学生的想法后才提出他的思考和建议,诚如一位满腹经纶的智者在深入浅出地阐释博大精深的理论。他的言谈身教,都如同涓涓细流,融入我们的心田。

他是睿智的,在多元的视角与海纳百川的胸怀里,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一个自由的学术平台上发现自我、超越自我。对待每个学生,他不是因为自己的科研项目是什么而要求学生做什么,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选题,进行学术指导。同时,他总能恰如其分的评判我们的优点与不足。对于优点,不失时机地加以赞扬和鼓励;对待不足,则采用和蔼而不矜持的劝说方式,言语中毫无责备,而是充满了慈父般的激励和鞭策,引导我们走入科研的殿堂。

在平时的学习中,面对亲人朋友的殷切期望,想着要在研究生阶段做出好的科研成果,要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时常会有一些浮躁与迷茫。于是乎,李老师常常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以及对行业的了解,常与我们静心畅谈,引导我们排解负面情绪。如今,社会上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崭露头角,自己除了要有真才实学之外,更关键是要具备别人所不具备的核心能力,掌握别人尚未掌握的技能。他教导我们,作为年轻人,要有拼劲儿、闯劲儿,牢记要时刻学习,还要不怕吃苦,勤于进取。如此,才能在人才济济的现代社会中,占得一席之地,不至流于平庸。

研究生初出茅庐,学术等各方面都还相对稚嫩,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走上学术道路,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而能跟随一个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有远见、判断力强、对学术界了如指掌又对产业界不脱轨的导师是再好不过了。李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人师,他不仅在科研学术上给予我们悉心的指导,而且还对我们今后的事业发展和人生规划都产生了积极、有效的影响。“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风雨洗鸿沟。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李老师对科学研究的满腔热情,对家庭责任的勇于承担,对教书育人的积极投入,都将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今后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上一条:我和我的导师 下一条:我的导师——良师亦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