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李欣,河北邯郸人。生于1979年10月,2001年兰州大学本科毕业,2007年获兰州大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南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微生物学会会员、The Crop Science Society of Japan会员。《食品科学》等期刊的审稿人。2011-201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博士后。2014年作为访学者赴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进修1年。李欣副教授长期从事细菌内源活性氧的代谢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在该领域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其中被SCI收录十余篇。
作者简介:钟永亮,广东广州人。生于1995年8月,2017年河南科技大学毕业。我想进一步学习生物方面的相关知识,因此17年继续于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生物学专业,并加入李欣老师的实验队伍中。联系方式:18848973132。
师德如明灯,照亮我一生
我与我的导师的认识简单且交流十分简短,但我意识到我选良师,她挑良木,我们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春华秋实,秋的累累硕果来自春的积累,我就是春天那棵懵懂的幼苗,经过园丁的辛勤呵护培育,已经慢慢茁壮成长。心中感慨有加,想想自己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收获更多的成果,真的是要感谢很多很多老师,他们孜孜不倦的教诲不仅让我学到宝贵的知识,也让我成长,让我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其中对我的影响最大是我的硕士研究生老师,她是我最佩服的一位老师……
李欣老师是我的硕士研究生老师,不到40岁,平易近人,精力旺盛很有魄力。在平时的交流、组会中,我从李欣老师身上学习到的,不仅仅是渊博的专业知识,而且学习到作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学术科研精神。
师德如明灯,照亮我一生。
动机清如水。从李欣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投身科学研究的工作者,可能会抱有各种各样的动机和目的,可能是为了个人的,也可能是为了集体、阶级、民族、国家或全人类的;可以是为了科学的,也可以是为了科学之外的,可以是为了眼前的或是近期的,也可以是为了长远的、根本的。虽然不完全否定个人的动机和目的,但作为从事科学工作的人来说,放在首要地位的动机和目的应当是为了推动科学和社会的前进。这种高尚的目的会产生巨大的社会精神力量,才能克服科研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取得科学上的最大成果。
诚者则有信。在我们每次涉及到实验方案的制定或讨论处理实验数据的组会时,李老师总会告诫我们不要抄袭剽窃、弄虚作假,即使实验数据再不好,也务必、一定实事求是、如实反映,这并不是否定你的工作而是对自然科学的尊敬和负责的态度。李老师同样也是以身作则,严格律己,一切以实际为主,不会按照自身的意愿、期待达到预期效果而虚报、瞒报。
朴者则有质,艰苦朴素和朴实无华向来是我校优良传统,李老师从生活中点滴小事践行着勤俭节约,这些从她衣食住行上都可以看的出来,每次无论是出差吃饭、实验室聚餐,我们都回想老师到谆谆教导,都是吃多少点多少,从不铺张浪费。
勇者皆有气,如今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勇于创新、奋勇前进”是李老师一直和我们强调,做实验一点要往深挖、深究,做别人没做过的,或者别人没做出来的,甚至别人不敢做,这都离不开“勇”的精神。同时,实验常常是伴有一定的危险,我清晰记得老师曾说“实验时,自己不保护好自己,谁能保护好你”。在实验前,都会查清试剂的性质、注意实验操作,尽量避免实验操作失误、消除实验潜在的危险。同时保持一个好奇心,勇于思考学科之间的交叉,了解其它学科的知识对于启发自己的思维以及解决自己领域的问题有时会起到柳暗花明的作用。对于新的科技报道以及进展,要了解要思考。对于新鲜的事物要具有想了解的想法。一个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是培养自己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前提,也是使自己进行创新的原动力。
博学则深邃。文章多多益善,这是一个人心浮动的年代,也是一个没有英雄的年代。像爱因斯坦那样靠两三篇文章就可以惊动世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搞研究的人如果这一辈子只有几篇文章也是不正常的。而文章往往是对科研工作的提炼和总结。因此只要做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论文应该是必须的。现在很多人是大同行,而不是小同行。具体到某一个点上,可能与你相同的组全世界也没有几个。因此通过发表在国际公认的学术期刊上的文章作为一个评价体系,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如果只靠同行的评价,碍于人情世故,很难得到一个公正的评价。既然国内现在以SCI为标准,那这个参数的值当然是越大越好了。有人说不能为了文章而文章,不能灌水。但是如果一个人可以在本行业的主流国际期刊发表文章,只要不造假抄袭,就算灌水也总比在国内那些杂志上灌水强。在不能得到一个更加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前,多发SCI也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与其抱怨论文,还不如趁早研究论文是个什么东西。很多事情外面看很难,走进去了也就是那么一回事情了。
毅者,力也,“不达不止”、“持之以恒”、“致果为毅”的科研工作者的精神。李欣老师教导我要“立下愚公志,攻克千万难关”。我深知基础研究工作是非常艰难的事情,一旦我们确定一个研究方向以后,尤其是对于进入以个新的研究领域而言,没有近似的研究成果可以借鉴。这个的研究过程是一件非常艰难和困苦的事情,这个过程有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这期间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坚持。坚持是我们最终解决问题的心态,具有这个心态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我越来越感受到,在学生时代,我们不仅仅需要教授知识的老师,更需要关心我们身心健康成长,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老师!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知识会做事的人才!而李欣老师,就是一位在平凡的岗位中作出了卓绝贡献的好老师。“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浓;甘雨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我把这句话瑾献予最尊敬的李欣老师,感谢有您,同行研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