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师生风采- 导师风采

导师风采

我和我的导师——张彦斌教授

2024年06月07日 15:20  点击:[]

导师简介:

张彦斌,男,1974 年生,工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河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优秀硕士、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洛阳市优秀专家,洛阳市地方突出贡献人才,洛阳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洛阳市优秀科技杰出人才,河南科技大学优秀教师,河南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Tennessee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美国)访问学者。现任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

主讲《机器人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机械系统创新设计》等本科课程,以及《机构分析与综合》研究生课程。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5 项,参加完成各级科研项目 6 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 7 项,其中主持项目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 90 余篇, 其中被 SCI、EI 收录 50 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8 项。指导研究生获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1 篇,河南科技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2 篇、二等奖 2 篇、三等奖 3 篇。主要从事机构学与并联机器人理论、智能机器人技术方向研究。


作者简介:

庞乾辰,男,2000年生,河南郑州人,现于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 2301 班,现任校研会宣传部干事、院研会学术部干事,联系方式:15538581536。

人生就像一列火车,在每一个站点都会遇到一些人,经历一些事,让自己或多或少收获一些,改变一些,然后背起行囊继续前行。然而,在这趟列车上也总会有些人在不知不觉中将人生珠玑赠予你,因为他们的出现,我们人生的旅途变得格外敞亮,对未来不再畏惧,在前行的过程中也变得更加的勇敢和坚定。

转眼间研究生生涯的三分之一即将过去,仿佛昨日我还是那个对新学校、新老师、新环境充满好奇和期待的研一新生。在这一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而我最大的收获便是有一位好的引路人,我的导师张彦斌教授。

在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出来之后,面对机电工程学院优秀的老师们,我陷入了迷茫。看到张老师的招生专业是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与我本科搞的比赛项目十分接近,于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网站上,找到了张老师的介绍,那时候,只觉得这位老师参与过许多课题研究,做过访问学者,发表过许多学术论文,是一位学术精湛的老师。我纠结万分,这么优秀的老师别人会不会已经提前联系过了,老师会收我吗,在慌乱中,我直接打去了电话,没想到电话那头话语稳重,语速温和,我一下子镇静了许多,虽然是冒昧电话,但老师没有一丝烦躁,我向张老师汇报了本科 四年的学习、科研经历,老师觉得我是一个可塑之才,我也对老师的机器人控 制方向很感兴趣,于是就确定了我的导师张彦斌教授。

张老师很注重和学生的实际相处。六月时我已在洛阳理工学院完成了本科毕业的相关事宜,来到了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教学楼中与老师第一次见面谈话。起初我非常紧张,张老师像一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样,介绍河科大的一些趣事。我也给老师讲了我对当下机器人的一些见解,老师引导我怎么看相关的文献,纠正我想法的一些偏见。我慢慢的对这个陌生的环境产生了一些情愫:这里就是我研究生三年做科研的地方了。师兄和老师的办公室只有一墙之隔,看着师兄们安静学习的状态,我也深刻感受到导师之于学生的榜样作用。在科研工作上,老师对我们平时的科研学习有严格的要求。在开学的第一周,张老师就开了一次组会,老师说:对于研究生而言,一定要注重文献的搜集与阅读,这样才能够了解个人研究方向上的最新科研进展和动态,才能把握住国际前言。更重要的是对文献知识的消化、吸收和思考,不断提升个人的创新思维意识。与其他老师不同,张老师要求我们把研一期间除了课程学习之外的大把的时间利用起来。起初我对于研究内容很迷茫,纠结是否继续本科阶段的打印机控制,张老师非常尊重我的想法,他说在做之前一定要看看别人都在干什么,了解同行做的进度,在一月一次的汇报中,我逐渐清晰了研究课题的方向,并制定了毕业论文研究的几大块内容。

张老师说:不同于本科生更注重课堂上的基础知识学习,对研究生来讲,我们重点是落在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和对科学自然规律认识,那么对于科研,我们首先要有良好的态度,即,严谨、求真、求实,探索、发现客观自然规律,并利用其为科学技术进步和人民生活、生产水平的提高来服务。

正于此,张老师平时就严格要求自己。每天七点四十就到办公室了,一直到晚上十点才离开,节假日也很少休息,一心一意心无旁骛的做研究。记得去年国庆节七天假期,老师第二天就到办公室了,每天按时按点做研究工作。在张老师和师兄的不断帮助下,我和同门很快进入了搞科研的状态中,并一同完成了两篇发明专利的申请。有这样的榜样在身边,我将对自己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并督促自己努力学习。

在平时生活中,张老师会时不时来工作间和我们聊聊天,关心我们的学习生活状况,问我们生活中是否有什么困难。有次张老师的家人给他带了水果,老师直接把一箱梨给了我们吃。平时每次去外地出差回来时也都会带一些当地的特产让我们尝尝。记得上学期有一次晚上,张老师本已下楼准备回家了,看到天快下大雨了,特意重新上楼来问我们是不是带有雨伞,并把多余的两把伞给我们使用。

在思想建设上,张老师在每次开组会都会强调把个人的成长融入到国家发展建设中去,尤其是思想上要向党组织靠拢,鼓励我们积极入党,自信自强、脚踏实地的做事。今年我们优秀的徐泽华师兄荣获了教育部第三批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的荣誉称号,这更为我们竖立起了要坚守理念、勇攀科研、切实担当科技报国使命的榜样作用。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张老师不仅在科研学习上给予我们指导还在生活中给予我们关怀。研究生阶段能遇上一位值得我一生尊敬的好导师,我是幸运的。也许我不是您最好的学生,但是,您一定是我心中最好的老师。未来的科研道路还很长,但是有您的指引,纵使前路荆棘满布,我都会勇往前进。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您那高尚的品德与您那严谨的态度都让我受益匪浅。很庆幸在读研期间遇到了张彦斌老师,在张老师的谆谆教导下让我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这里,学生想对您说一句:张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

上一条:我和我的导师——张会灵教授 下一条:致吾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