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思政教育- 主题教育

主题教育

为祖国点赞|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赴京津校友企业社会实践活动纪实(四)

2019年08月13日 22:55  点击:[]

7月26日,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团赴京津校友企业社会实践队对原中国煤炭总医院院长、我校1978级临床医学系王明晓校友进行访谈学习。

王明晓校友

王明晓校友对实践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表达了对母校的思念和对母校老师的感恩之情。他回忆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出身贫寒的他,立志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年少时,他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下,并没有很多的书籍可供阅读,但这并不能阻挡他对知识的渴望,即使是捡书也要学习,只要有书便去阅读。高中时期,他的成绩常常名列前茅。1978年参加高考,机缘巧合下来到了母校。古人云:“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王明晓校友选择临床医学专业也是怀着同样的远大志向,他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常常晚上在路灯下读书学习到深夜。在工作中,他最大的感触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多接触病人积累经验,他多次主动要求去值班,努力钻研医术,提高业务水平。

在谈及工作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时,他说,在“非典”疫情肆虐的日子里,自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作为院长亲自带头进入隔离病房,救治患者。为避免医护人员感染,他提出了“非典”医院现场管理方法,总结出了“煤炭总医院的十条经验”向全世界宣布。最终,全院收治的180名非典患者以高治愈率、低死亡率向党和政府交上了优异答卷,以医护人员“零感染”战绩,打赢了这场硬仗。他获得了“全国抗击非典优秀院长”、“国家安监总局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北京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经历了“非典”这场严格的考验,王明晓校友表示以后无论再遇到什么事情都能有信心解决了。

王明晓校友在汶川地震救援一线

他讲述了2008年汶川地震灾害发生时,在接到国家指令后,第一时间亲自带领医疗救援队赶赴救灾现场,并于2008年5月12日当晚在灾区展开救援行动。当时余震不断,为防止山体碎石落下造成二次伤害,救援队只能在稻田里扎下帐篷为受伤者进行治疗。灾区交通不畅、物资匮乏,他们就靠泡面充饥,成功救治了一万三千余名伤者。王明晓校友所带领的医疗救援队是最后一支撤离灾区的队伍,受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对救援队全体成员的专门表彰。

王明晓校友所获荣誉证书部分展示

王明晓校友为美国波士顿大学研究生授课

他表示,毕业以来,先后多次获得省市劳动模范,2002年获得国务院特贴,2003年由于非典期间的突出贡献和优异成绩,在奥地利获国际创新人才奖。2009年获得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15部,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十余项。在自己近40年医学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与荣誉,与在校期间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密不可分,母校培养了他先做好人,再做好事;培养了他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处事风格。他深情的说到:“我们从河科大毕业,这一生就打上了科大的烙印,这个烙印融入我们的血液、嵌入我们基因、铭刻在我们的心中。作为科大毕业生,我们希望母校兴旺发达,再创辉煌!”他寄语科大学子三句话:一是列宁所说,不断的战斗就是我们的命运;二是汪国真的一句话,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三是马克思所讲的,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王明晓校友(中)与实践队师生合影

队员们被王明晓校友的故事深深的吸引和打动,不知不觉中访谈持续到了下午。访谈结束后,大家仍在感叹王明晓校友的优秀事迹和他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纷纷表示要向王明晓校友学习,担当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在校期间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徐金波(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

上一条:为祖国点赞|经济学院研究生开展“助力贫困村、脱贫防返贫”社会实践活动 下一条:为祖国点赞|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赴京津校友企业社会实践活动纪实(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