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重要指标,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脱贫取得显著成效,为进一步了解脱贫现状、探究已脱贫户是否有返贫风险,经济学院研究生开展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队由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薛选登教授带队指导,队员由2名硕士,3名本科生组成。

8月1日—9日,社会实践队赴栾川、汝阳、宜阳开展“助力贫困村,脱贫防返贫”实践活动,先后在这三个典型贫困县,选取7个乡镇、13个乡村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探寻贫困村已脱贫户现状、致贫原因、脱贫方式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为脱贫攻坚、脱贫防返贫贡献自己的力量。
8月1日,在指导老师薛选登教授的指导下,实践队举行出征前的培训。主要涉及收集资料、路线安排、安全问题等方面,队员们明白了此次社会实践的内容及重大意义——深入了解典型贫困地区的脱贫现状、发展前景,为“永续脱贫、贫不再返”提供坚实保障。实践队在实践过程中以最饱满的热情和最认真的态度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用实际行动庆祝祖国七十周年华诞,为祖国点赞,为祖国的日渐强盛奉献青春力量。

8月2日—3日,实践队到达洛阳市栾川县。队员们首先与扶贫小组进行扶贫情况的沟通,仔细查阅扶贫记录。很多脱贫户在几年前人均年收入还不足1000元,在扶贫小组的带领下,开展山货种植售卖、当地特色旅游农家乐等项目,实现收入显著增加,逐步摆脱贫困户的帽子。了解完基本情况后,实践队选取典型脱贫户进行实地走访。栾川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但是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旅游产业发达,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前来观光旅游,尤其是7、8月,也是旅游旺季。因此,在实践队的走访过程中,很多户家庭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去景区售卖自家种的山货特产了,只有老人在家,队员们就现在的生活情况向他们进行了解。以前,已脱贫户比较担心的问题是因病致贫,治病、买药过程中会花费大量资金,给已脱贫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他们怕“一病回到解放前”,但现在农村都有医疗保险,老年人的用药大部分可以报销,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政府实行的医疗扶贫为当地村民解决了看病贵的大难题。


8月4—5日,实践队到达汝阳。汝阳的地形主要是丘陵,主要种植烟叶、红薯等经济作物,发展产业主要是红薯种植、粉条加工、寿衣加工,小部分种植小麦、玉米。由于土地贫瘠、物产资源也不太丰富,外出务工的人较多。在实践队的走访过程中,遇见的多是年迈老人。但值得高兴的是,现在政府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例如环卫工人、种树、修路等,保障村民的日常生活,为村民解决经济负担。


8月6—7日,实践队到达宜阳。相对于栾川和汝阳,宜阳的经济状况好一些。宜阳地处平原,农作物多种植小麦、玉米,少部分种植烟叶和中药材,少部分农户进行小规模猪牛养殖或外出务工。扶贫小组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发放种子袋料,保证村民种植稳增收。政府还积极联系销售商,使销售商直接来村里进行产品收购,大大减少村民的运输成本。政府和扶贫小组的这一系列惠民措施为脱贫户收入稳定持续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8月8日,实践队带着满满收获,整理此次社会实践所有资料,讨论、总结此次社会实践的成果,至此,为期8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队员们在典型贫困县、选取典型贫困村深入走访脱贫户现状,了解致贫原因、脱贫方式,也发现部分脱贫户有返贫风险,需要扶贫工作人员进一步帮扶和观察,防范于未然;实践队也将持续跟踪,以防脱贫户返贫现象的发生。
通讯员/王迪(经济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