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3年,全国文旅市场持续火热,从3月份淄博烧烤刷爆朋友圈,到之后“村超”带火了贵州小城,冬季的哈尔滨又接棒成为新晋“网红城市”,冰雪旅游尚热度未减。2024年新的旅游热点令人期待,各地文旅都在疯狂“花式营销”,以各种形式引流邀客。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短期的高关注高流量并不等于文旅的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原大省的河南,要打造河南文旅高地,必须多维赋能,练好内功,坚持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历史文化赋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人文历史遗迹星罗棋布,重要历史人物辈出不穷。拥有深厚历史积淀与文化积累的河南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历史文化赋能,推进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省委、省政府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包括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在内的“十大战略”。全面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发布了“行走河南·读懂中国”9大主题旅游线路、6条文物主题游径,举办了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世界古都论坛、世界研学旅游大会、第七届中国诗歌节等一系列“国字号”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厚植全省历史文化优势,夯实文化强省建设根基。
以利好政策赋能。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2023年初,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就印发了《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确了八项措施大力激发文旅消费活力,如对组织专列、包机“引客入豫”的旅行社给予一定奖励、对文旅促消费活动给予奖补、组织开展旅游专项促销行动等。先后召开河南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文旅行业“拼经济促消费”动员部署会,出台《关于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河南省文化和旅游用地政策指引》等,指导各地市推出百项利市惠民措施;与多省份签署《百万游客互送战略合作协议》,与南航、厦航签署《航空客运战略合作协议》,与中旅、携程等旅行商签署“引客入豫”项目等。利好政策“助企”,使河南文旅市场持续升温,大力提振了文化和旅游消费,更好发挥了文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以特色创意赋能。文旅特色创意可谓“引流”核心之一。吸引客流,除了自然风光,还需深入挖掘和展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河南在打造“文旅+”特色方面下足了功夫。从2021年春节以来,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频频出圈;以厚重的黄河文明为创作根基,以沉浸式戏剧艺术为表现手法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其独特的文化创意让很多人为了一部剧,抵达一座城,“只有河南”已成为了解河南的文化窗口;推出陶瓷、玉雕、汴绣“中原三宝”,打响豫剧、豫菜、豫酒、豫茶等豫字品牌,统筹各地市推出百城千味美食季、百家博物馆展览季、艺术点亮演出季等6类863项文旅促销活动。各地市“八仙过海”,纷纷以特色创意为河南文旅上分。古都洛阳文旅创意传统与时尚共融,聚焦“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推动应天门、洛邑古城等穿越千年的“大遗址”变身为时尚亮丽的“主舞台”,跻身全国文旅“顶流”;郑州的工业遗址华丽转身为文创园区、网红地标,实现了老城区的蝶变升级;登封市让游客深度体验“少林功夫”的武术表演、信阳市把瑜伽与茶文化元素相结合,开辟出“旅游+体育”“旅游+康养”的新赛道.....特色创意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也提升了河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以数智创新赋能。数字化、智能化创新是文旅的发展趋势,数智化不仅能创建文旅新场景、构建新业态,也可以发展新模式、创造新资源。运用AR、VR等数字技术手段拓展文旅文创数字化体验场景,可以活化河南文化元素,实现文旅文创云展览、云娱乐,让越来越多的文物“活”起来,还能用各种艺术形式串联展示历史文化、民风民俗资源,打造具有文化内容吸引力的数字文旅场景,探索数字收藏、数字博物馆、线上美学空间等,实现文旅资源、时空和产品的重构,拉近受众与文旅文创产品的距离。河南省培育有“互联网+龙门”、智能云台山和5G红旗渠等一批叫响全国的智慧景区,取得了一定先发优势和成绩。2023年河南智慧文旅大会在郑州举行,大会以“人工智能 智慧文旅发展新动能”为主题、以“创意引领、数字先行、科技赋能”为指导思想,探索以数智创新赋能河南文旅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大会发布了河南智慧文旅建设新成果,启动多个智慧文旅项目。厚重的历史文化在河南有了新的打开方式。新的一年,河南文旅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