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河南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紧密结合风景园林专业知识发挥文旅资源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景赋乡韵,文旅兴城”志愿团队于7月4日奔赴洛阳市老城区翠云谷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下的井沟社区、徐家村社区以及前李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初访老城政府,召开实践启动会
7月4日上午,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李东升带领下与老城区政府召开踏查对接启动会。老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裴江涛及区主要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启动会上,李东升对团队调研目的以及预期成果进行简述,老城区相关单位介绍翠云谷休闲旅游片区项目进展,之后洛浦街道前李社区、井沟社区以及徐家村社区介绍各自基本情况。
了解乡村资源,把握发展现状
7月6日,实践团队在井沟社区书记的带领下实地调研吕祖庙、井沟邻里中心、高标准农田公园等地,认真听取村庄发展情况介绍,深入了解井沟社区的传统民俗、历史底蕴以及多年来的发展成果·,促进了后续志愿活动顺利开展。
参观乡村企业,聚焦旅游新业态
7月7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了老城区洛浦街道徐家村社区。实践团队参观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洛阳)丘陵地貌农耕示范基地、窑洞民宿、开心农场等,深入了解乡村旅游新业态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挖掘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景观
7月7日下午,实践团队前往前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前李社区领导座谈交流。实践团队说明后续的调研计划与安排后,前李社区书记对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社区的整体概况,希望团队可以深挖社区文化,为社区文旅发展贡献力量。
01井沟社区篇
井沟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新民向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暑期实践团队介绍了井沟社区相关情况,王书记就井沟社区的交通条件以及土地资源进行分析,并对井沟社区的人文历史进行了详细梳理。
王书记表示,井沟社区便利的交通条件与丰富的土地资源是乡村产业振兴的优势条件,希望可以在后期规划设计的过程中着重保护与传承当地文化。
为了解井沟社区的传统村落建筑,考察乡村特色项目,实践团队参观了传统房屋建筑地坑院。地坑院也叫地窖,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已有约四千年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物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而中国的古建筑艺术更是东方艺术的瑰宝。
在历史遗迹带给实践队员们灵魂触动的同时,大家传承民族文化意识也在不断加强,我们利用专业知识对乡村的文旅发展提出建议,为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02徐家村社区篇
到达徐家村后,实践团队全体成员与徐家村书记进行了座谈,围绕实践主题、徐家村交通条件、人文历史以及土地资源等进行深入交流。
交流结束后,大家参观了徐家村废弃老窑洞与改建窑洞民宿,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家文化,让我们对六七十年代的生活环境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在这里,你能看到古窑遗迹,更可以见到传统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的型窑洞群,享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闲适。
随后,实践团队在徐家村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洛阳市唐风催花牡丹展示交易中心。实践团队通过调研了解到其地处邙山之巅,占地230余亩,主要建设牡丹盆养基地、观赏区、展销区、专家服务中心等,打造集研发、种植、养殖、体验等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产业项目,可以带动村民、集体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团队一行还走进了总投资5亿元的中科院丘陵地貌智慧农耕创新中心项目,在听取项目情况介绍后,先后了解了智慧农耕形象展示区、“科技顶天、产业立地”的发展思路,并对传统种植与智能农机种植收益对比、农耕智能机械分类、智能机械应用作业场景进行重点了解,最后通过智能农机入田农耕进行观摩体验。中科丘陵地貌智慧农耕应用中心,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洛阳丘陵地貌特征,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洛阳分所合作成立的丘陵地貌智慧农耕项目,目的是把科技成果充分运用到农业发展上来,实现农业现代化。
结束参观后,团队成员对智慧农耕应用中心的管理人员进行了采访,了解到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同时数字经济增速加快、数字化产业融合前景良好,智慧乡村,正在路上。
最好的课堂在田野。此次实践之旅,使实践团队成员深入了解催花牡丹文化,感受智慧农耕的魅力,切实感受到现代高科技农文旅发展美好前景,引导团队成员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从而更好地担当时代责任,展示新时代青年的良好风貌。
03前李社区篇
前李社区主任张迎波主持了“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团队到前李社区调研踏查”会议,王书记向大家介绍了前李社区的整体概况,分别从宏观发展环境、沟域经济发展概况、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市场环境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该社区的发展状况,让调研的老师和学生对前李社区有了基本认识,通过与社区老教师、老党员、老干部、乡贤等谈话中了解前李社区的村史文化。
随后,团队一行在社区书记的带领下来到“翠云谷”、“地坑院”等地进行实地调研,王书记向大家介绍了“地坑院”的来历、社区对其发展的期望等,双方积极交流,使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团队对前李社区从“硬件”到“软件”都有了深入了解。
地坑院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人类穴居活化石”,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便是它的真实写照。而前李社区的地坑院大多保护完好,可以改建利用,对乡村文旅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活动中,实践团队紧贴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与村民群众面对面深入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感悟,把政策解读与群众生产生活结合在一起,学报告、谈发展、话未来,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在调研中,实践团成员们观察村民近年来的居住条件,走访村民,通过以问卷调查形式对村民进行调研,聆听村民心声,了解到村民对现在的生活环境状况,提出一些对乡村文旅产业的看法。
“三下乡”团队成员从本次活动中吸取到了不少经验,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党建领导是走向乡村振兴的首要原则,增强团结力,汇聚凝聚力,集聚向心力,才能众人拾柴火焰高,立大志、办大事。前李社区的建设模式中仍有许多可学习、借鉴之处,团队成员们也将通过此次调研,深入发掘当地历史人文、特色产业、现状建设等,以文旅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之路走得更好更远。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实践团队紧贴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通过实地调研对乡村振兴建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把对美丽乡村的向往转化成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肩负起以文旅资源振兴乡村的重任。
团队成员们行走在乡村的土地上,感受人文景观,体悟时代发展;利用风景园林专业学识,走访特色企业,探寻本地文化,助力乡村文旅产业建设;于此同时,此次实践活动也引导团队成员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从而更好地担当时代责任,展示新时代青年的良好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