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介:
赵梦琪,中共党员,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肿瘤学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期间,曾先后荣获“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等荣誉。在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杂志发表SCI论文1篇,影响因子3.06。参与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撰写,参加高社干院长牵头的多中心随机开放性临床试验,团队前期成果已在ASCO、CSCO国际会议中展示,同时也发表在lancet上。
读研期间的感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努力从不是天才的代名词,每个人都有拥有它的权力,只要用心去学习、生活,都是最宝贵的经历。在读研之初,导师便曾说过“做学术研究一定要能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守得住底线,这也是做好科研的前提。”导师的谆谆教诲我一直深深地铭记于心,也时时刻刻鞭策着我,让我明白一定要真诚做人、认真做事,要时刻铭记自己做人、做学问的初心,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名利得失、一时的懈怠马虎而忘记自己的初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鲁迅先生曾说过:“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研究生的学习和本科大相径庭,也许是对这种学习、生活模式的陌生,我感到非常不适应,没有充足的准备,没有明辨的方向,这些都让我彷徨不定,犹豫不决。在不断的反思和学习中,我认识到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要深刻了解科研方面的知识,学习临床应用的技能,要充分利用每周文献汇报的时机加强和导师同学的交流,专注于实验数据的分析比对。“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从茫然到得心应手,我的第1篇SCI论文《Cell-free DNA in Blood and Urine as a Diagnostic Tool for Bladder Cancer: A Meta-analysis》也在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杂志顺利见刊。也许探索的过程是枯燥的,但当走过这一艰辛的科研过程,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篇科研论文,更是一生受用的严谨思维和科学态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医学研究生不仅要完成本专业的学习,还要完成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到与自身相关专业以外的科室进行学习和培训,是对自身的多重考验,往往是与时间赛跑,加班加点、白班夜班连轴转是家常便饭,对“痛并快乐着”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特别是在读研期间,我所在的肿瘤科陆陆续续承办了ASCO、CSCO等多次大型会议,我负责的工作包括前期与参会人员联系、制作通联,与会期间帮助签到、服务,后期制作论文集等等,尽管一系列相关的会务工作十分繁杂,但是我都能有条不紊的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虽然很累,但从不抱怨或者拖沓,从不马虎或者蒙混,可能是我的这种认真负责态度,也让我得到了学院领导以及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学习、生活和工作压力的这种“痛”让我成长,领导、朋友和病人的褒奖让我快乐,也更加坚定了我从事医学工作和学习的决心和信心。
无论未来的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困苦挫折,我都会勇往直前、锐意进取,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力拼搏、为回报父母和社会而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