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杨华,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17级研究生,17级学术委员,2018年外国语学院辅导员助理。2017年荣获硕士研究生优质生源奖;2018年荣获河南科技大学“优秀团员”和“优秀助教”称号;2019年荣获“优秀研究生”称号并且获得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发表学术论文四篇,参加三次学术会议,其中一次为国际会议并宣读论文;参与洛阳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项。
读研感悟:
提起科大,我更多是感谢。感谢科大在我最受挫的时候给予我一次读研的机会,让我的人生多了一段绚烂多彩的旅程。感谢温柔严谨的朱茜老师,记得第一次写学期论文,朱茜老师教我写摘要并且耐心地帮我修改三四遍论文。朱茜老师是我科研路上的指路人。同时也感谢精益求精的曹利亚老师,虽然曹老师不是我的导师,但是她还是仔细地帮我看毕业论文中期考核报告。感谢在科大认识的优秀老师。
研究生三年的学习和本科四年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区别,本科的学习有老师的督促和同学的陪伴,而研究生阶段则需要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享受孤独。对于文科来说,我们不需要去实验室,所以会有大量独处时间,此时就要独自阅读文献和攥写论文。遇到不懂的,可以上课多和老师交流。同时可以多留意自己研究领域的会议信息,积极参会。参加学术会议可以让我们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这对我们论文的理论架构很有帮助。
在发表论文这一块我想说的是除了努力把论文写好,心态也很重要。要相信自己的努力会有回报,假如被连续退稿,可以找导师或者其他任课老师修改论文,接着投。不要玻璃心,不要轻言放弃,相信自己。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问题专访:
1.听说你在读研期间参加了不少学术活动和课外活动,能分享下你从这些活动中收获了什么吗?
研究生期间一共了参加三次学术会议,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代英美文学思想与实践”第二届新世纪外国语言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我认识了很多外国专家,第一次觉得学术离自己很近。这次会议让我对科研和学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给予我更大的动力去阅读文献和攥写论文。
2.你在课余时间都做些什么?你怎样安排你的时间呢?怎样平衡学习和业余活动?
研一基本在好好上课,研二开始代课,加上开始担任辅导员助理,事情还是比较多的。我会在每天睡觉前想好第二天要干什么,还有第二天早上一定不要赖床。除了忙碌的学习,每个星期我会专门留出一天好好玩耍,例如逛街,刷微博。
3.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曾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遇到的困难就是论文的攥写与发表。论文攥写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这样才可以厚积薄发,并且需要发现新颖的观点。投稿的话,要仔细看每本期刊的用稿须知,同时心态要好,邮件石沉大海是常有的事儿,此时可以适当对文章进行修改再改投其他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