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张艺凡,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7级研究生。研究生期间,曾先后荣获“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研究生学业二等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等荣誉。发表SCI论文1篇,已接收,题目为:A Pair-wise Meta-analysis Highlights Serum Amyloid A Has Potential Clinical Value for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Prediction of Gastric Cancer ;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省部级课题项目1项。
读研期间的感悟:
硕士研究生阶段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阶段。相比轻松的大学生活,三年的研究生学习虽然枯燥繁重,但却收获满满。最开始接触科研的时候,我对许多事物都怀着好奇心,求知欲满满,但逐渐这种对于学习的新鲜感就被繁重的实验,与一次次的挫败消磨殆尽。现在回过头看,这些都是最宝贵的经历。做学术研究一定要能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守得住底线,这才是做好科研的前提。
国家奖学金对我来说是对前期努力的肯定,这与导师悉心教导分不开,研一时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一篇诊断性meta分析的写作,但是这篇文章从开始投稿到杂志社接收前后经历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一次次的退稿使我十分气馁,但我没有放弃,根据修改意见我不断完善自己的文章,也发现了自己在初期写作过程中的许多不足。研二时,我的研究方向是肿瘤的分子诊断,其中涉及了大量基础实验,从做实验,分析数据到撰写文章,我犯了许多错误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最感谢的就是常永超教授和王新帅副教授给予我宽松优越的科研环境和耐心细致的指导意见,使我在经历一次次挫折之后又能满怀斗志。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人的潜能是被激发出来的,成功是被逼出来的。在学习生活中,对环境的报怨毫无作用,我们应该有的是信心和勇气,还有自己辛勤劳动。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可能创造出连自己也感到吃惊的成就!
1.您认为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什么是你一直坚持的?有没有什么好的经验或者信念要分享给其他学弟学妹的?
每周我们都要向导师汇报实验进度,并制定接下来一周的实验计划,在导师的监督下,我的实验有条不紊的进行。我认为,认准目标,明确方向,制定计划,这是在我们完成研究生学习中十分需要的。
2.您在课余时间都做些什么?你怎样安排你的时间呢?怎样平衡学习和业余活动?
做实验的时候,因为要养细胞或者养老鼠,基本没有一整天的空闲时间。在实验结果不理想的时候,更没有心思去玩,去放松下来,压力大的时候有时候会通过打“王者荣耀”或者跑步来发泄。我认为,学的时候就认真学,玩的时候就认真玩,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小目标,如果达到了,就给自己放一个小假,去看看电影,或者外面的世界。
3.不少人在读完硕士或者博士后,依旧处于比较迷茫的状态?您是怎么想的?您对未来有什么计划吗?
我认为这种对于自己未来的迷茫是很正常的,可以通过与导师、师兄师姐以及家人的沟通来明确自己的方向,因为他们具有更多的学习与工作的经历,应该会给我们提供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我目前在申请博士,还是希望有机会能够继续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