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师生风采- 导师风采

导师风采

“玲”航有您,不负韶华

2020年11月29日 21:19  点击:[]

导师简介:

    邢玲,博士,博导,教授,河南科技大学特聘教授。2002年西南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北京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7-2008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播存网络体系结构和分布式计算。先后承担和参加了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在IEEE Transacations、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China Communication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项,出版学术著作1部。

作者简介:

    邓凯凯,男,信息工程学院研1705班在读研究生,任副班长。曾获第二届“研途读行,勤学深思”征文一等奖、“全国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优秀奖、第二届“我和我的导师”优秀奖、第三届“研途读行,勤学深思”征文三等奖、“乒乓球比赛”团体一等奖、分论坛“学术论坛”二等奖、参加2017级新生骨干培训并结业。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SCI论文3篇。

如韩愈先生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您是浩瀚大海中指路的灯塔,不辞劳苦的为我指明远航的方向。

——题记

“科研之路,在于明德博学,提高自己,在于日新笃行”。一个优秀的大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文化的熏陶,而且还能够及时传递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我于2017年踏入科大,两年的时光感触颇深。“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科研生活虽然带给了我很多压力,但这个路途中有老师、同学、朋友的关心与帮助让我倍感研究生生活的多姿多彩。

我的导师邢玲教授从教已10年有余,在她的身上,我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科研精神,给我的科研生活产生了莫大的启迪。师徒两年中,自身具有许多良好品质的邢玲教授为我们课题组的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时刻激励这我们前行。今以导师小记二三,与诸君分享,共勉之。

与君初相识

感恩有您,在我熠熠生辉的青春年华遇见您——邢玲教授。与您初次相遇是在复试的时候,当时有7位老师围在一个圆桌子上,幸运的是我正对面就是您。复试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面对那么多的专家,心里面不免有些紧张,生怕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无法回答。当时您提问了我关于本科时期做的比赛项目,我都非常有条理的进行了回答,但其中有一个问题,把我难住了。我说这个问题我有点不了解,不知道如何去回答。当时所有老师都会心的一笑,这一个瞬间我感觉老师们都挺和蔼的,这也坚定了我的信心,最终复试环节轻松的过关了,也让我如愿以偿的踏入了河科大的校门,结识了您这位优秀的导师。

航路之明灯

还记得在讨论我的研究方向的问题上,您和我进行了深入的沟通,经过对研究方向的前景和以后继续读博的讨论,最终确定了我现在的课题研究方向。一开始,在您的指导下,我学会如何在知网上下载相关的文献进行深入的了解课题方向。可是经过一番查询,针对课题方向的研究论文少之又少。偶尔找到了几篇论文,但论文所用到的方法以及研究思路千篇一律,对将要进行的研究帮助不大。您看到后,对我进行了开导,给我讲述了您硕士阶段的科研方法和这些年科研道路上的问题是如何克服的。经过您的指导,我打开了自己的心结,渐渐的步入了科研正轨。在科研道路上,学术之间的交流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您经常检查我的进度,并且很有耐心的指导科研上出现的问题。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您会把问题换一个角度来让我思考,经过两年的耐心教导,我培养出了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了一分冷静执着,少了一分急躁慵懒。您在科研上对我的领航,还体现在了做科研汇报的态度。我始终相信一句话,“一个人对待一件事的认真态度,决定了他成长的高度”。课题组每次汇报都要做一个详细的PPT进行讲述。起初我做的PPT真的是不堪入目,然而您并没有严厉的指责,而是耐心的教导我如何去做一个优秀的PPT。经过不断的汇报,我养成了良好的汇报素养。当每次听到您的夸奖时,内心时刻充满着自豪和对您衷心的感谢。是您让我的研究生生涯更加有方向、有动力。

浴火之重生

做科研的应该都会明白,科研时一个极其枯燥、极其磨人的事情。记忆犹新的是第一次写论文,您看了之后相当的不满意,用您的话说就是我的论文就是一块砖头而不是一堵墙。随后,您对我的论文进行了指导,告诉我如何去布局,如何把文章写得逻辑性强,如何构造一堵坚不可摧的墙。经过您的指导和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您对我的论文给予了肯定的意见。然后就是翻译论文,之后您有仔细的查阅了英文稿件,这次您还是给予了否定。由于翻译中出现了科技感不强的语法,口语词汇比较严重,语言不够简练精确。您再一次针对我的问题进行了逐句的修改。经过半个月仔细的修正,我人生中第一篇论文确定了最终稿。这个过程您让我体验到了科研的严谨和认真,明白了做科研是一点一滴的积累,不能够一蹴而就。经过第一篇论文的修改,培养了我很多的科研素养,接下来的第二篇、第三篇我都很轻松的完成,老师也给予了肯定。这些经历让我对以后的科研生活更加充满信心。在研究项目方面,有幸在研究生开学时参加了您的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让我对科研认识的层次有了很大的提升。您对我这两年的培养,让我对以前的生活说了再见,浴火重生一个新的自己,衷心的感谢您两年来的孜孜不倦的领航。

郑燮先生说“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来扶持”,学生的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离不开导师的谆谆教导。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就在这里——觉得自己是在友好的集体里面”,我们的成长同时也离不开身边同学的关心和帮助。

师徒之情重于泰山,孜孜教诲,牢记于心

同学之谊固若金汤,同甘共苦,永不相忘



上一条:似水流年 下一条:亦师亦友最相宜——记我的导师刘中华副教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