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师生风采- 导师风采

导师风采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2020年11月29日 22:01  点击:[]

导师简介:

魏世忠,博士生导师,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并获教育部滚动支持,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获得者,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河南省首批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首席科学家等。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项目等

作者简介:

刘萌萌,中共党员,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2018级硕士研究生,生活委员,师从魏世忠教授。本科期间荣获2018级河南省优秀毕业生、河南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河南科技大学三好学生等。


司马光曾言:“经师易遇,人师难逢”,为人良师者,不会只一味传道、授业,更重要在于善解惑、乐解惑,解自然科学之谜,答为人处世之惑;既重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更重学生人格品行的塑造。而我很庆幸也很感恩,在我求学道路的又一节点上,可以遇到这样一位人生的好导师——魏世忠教授。

“德高鸿儒博学,望重英雄豪杰”。魏老师作为一名科研成果丰硕的科学大家,其大名我们早有耳闻,未见面之前总以为魏老师是一位作风老派、严肃无比的老教授,但没想到其却是极其儒雅博学、平易近人,不像是一位天天面对着繁琐的实验数据的工科教授,倒像是一位颇具仙风道骨的史学大家。初次真正感受到魏老师人格魅力的是在18级研究生的入学典礼上,每当谈及到自己的求学之路、科研探索之路,老师总是露出一脸幸福的微笑。也许面对“枯燥无比”的数据和毫无头绪的实验方案,也只有真正的科学家才能如此的坦然。每当谈及到自己国外访问的经历,老师总是面露期盼的告诉我们,要多走出去看看,多多学习先进知识,虽不能崇洋媚外,但绝不能“闭关锁国”。而当谈及到在实验室的无数个日日夜夜时,我真正感受到了老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崇高意境。那时的我还不知道研究生生活究竟意味着什么,但是我只知道,眼前这位老师的教导一定会让我受益终生!

学会做人

古语有云,“立身必先立其德,无德无以立身。”

魏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做人一定要有底线。在老师眼里,人的底线可以有很多种,但是首先一定要做到不告密、不妒忌、不报复,只有这样,人的一生才不用背负“精神债”,才会活的非常踏实;做人一定要做到心地善良,待人诚实。俗话说,做事先做人,要做好事先做好人,要做好人必须有正确的态度。这就告诉我们,一定要有拥有一个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不自暴自弃,不妄自菲薄。

在我的认知里,魏老师是一位人文素养极高的老师,他常常借用历史上风云人物的成败来告诫我们,做人应该懂得何为有所为,何为有所不为。首先,要做一个有志向的人。作为一名青年学者,我们应该做到心中有信仰,胸中有志向。既有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又有采菊东篱,悠然自得的心境;其次,要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我们应该传承中华民族修身养性、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应该知深浅、明尊卑、懂高低,识轻重,更应该讲规矩、守道义。要学会以史为鉴,以人为镜,正身,明智,有教养;最后,我们应该做一个乐观健康的人。学会合理排解发泄,不堆积消极“脂肪”,养成读书、健身、听音乐的好习惯,要做一个健康的科研工作者。

学会交流

在外界看来,工科的学生、老师应该都非常木讷、严厉,只知道做做实验,整理整理数据,非常不注重自己的人文素养,更别说是教授了,但是魏老师则完全不是如此。魏老师每次都要嘱咐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与人交流沟通的重要性,尤其是一定要意识到掌握与不同的人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的技巧的重要性。当然,老师并不是要求我们一定要巧舌如簧,滔滔不绝,更不是要做到所谓的巧言令色、阿谀奉承。我们的目的是培养拥有严谨作风的研究型人员,不是一个只会空谈、没有灵魂的演讲者,更不是一个只会说套话,懂套路的行动上的矮子。老师用实际行动和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合理有效沟通的确是一门人人都应该掌握的实用技巧。

魏老师告诫我们,在与人交流上一定要学会表述,把握交谈的重点,做到思维清晰、逻辑严谨,与人交谈一定要“直来直往”,切忌答非所问。无论对方是谁,在问答上做不必要的周旋,无疑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在交流时,面对不同层次的人,我们如何使双方都感到非常轻松愉悦,并且达到沟通的目的呢?“这需要我们在不同人群和不同的阶层中,摆正自己的位置,适当的将话语权交给对方,学会聆听;要学会与人打交道,当面赞扬别人,背后表扬别人,面对表扬我们要十分当做一分听,面对批评我们要一分当做十分看。”更要做一个有思路,有策略,能给人以安全感的人,等到自己真正能做到:与领导相处得赏识,与同侪相处得尊重,与弱小相处得信任,这样你就真正的学会了如何交流!

学会做科研

“做科研和做人是一样的,要认真严肃,实事求是。”

入学以来,听老师强调最多的就是“守时”,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尤其是在做科学汇报时,一定要严格的做到守时,准时,按时。因为时间不等人,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一定任务量的输出,走到时间的前端,才能保证一个良好的“效度”。当然,实验室不是一个游乐场,而是一个战场,我们只有做到统筹兼顾,严肃认真,才能得到最优质的数据,写出最准确的论文。入学虽只有一年,我却着实感受到了身为一名科学工作者的不易,也许我的科研之路才刚刚展开,只希望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也能锻炼出材料人特有的精神。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就是我的科研导师,人生典范,我希望能在导师的谆谆教诲中,迈着踏实而有力的步伐走在科研和人生的漫漫征程中!




上一条:我和我的翟老师 下一条:记忆的倒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