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师生风采- 导师风采

导师风采

写给世界上最好的王丹丹老师

2023年07月07日 13:32  点击:[]

导师简介:

管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教授职称,博士生导师,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河南省高层次B类人才,中原青年拔尖人才,第八届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类),河南科技大学青年学术带头人,洛阳市优秀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4项(含1项重大课题),获得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和三等奖1项,出版专著3部,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作者简介:

徐雪静,是2021级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生期间学习认真,积极上进,研究主题:科学数据重用行为,研一期间已发一篇小论文,研二第二篇论文在投稿中。在学习过程中与导师积极沟通交流,探讨学术前沿的热点问题,激发写作思路,拓宽学术视野,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对未来的规划也更清晰。

为人,她善良友好、温柔、朴实、睿智。身为管理学院副院长,我一开始先入为主地以为王老师是高高在上,没有精力理会学生的,甚至不敢跟老师说话,想着老师那么厉害,我一个科研小白,脑海里闪出一系列画面。偶尔也听到老师、同门师姐和以前毕业的研究生对王老师的评价:对学生认真负责、见多识广、博学多才、乐于助人、学术严谨、是个好老师等等。可是自从在生活中跟老师接触之后,才慢慢发现,她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王老师的成熟稳重,豁达坦诚,真实友善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们当初对王老师心怀敬畏,认为她遥不可及、不可亲近,是因为我们对她的不了解,与她接触太少。其实,王老师非常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主动了解我们的生活状况,每周按时开组会,对于学生的任何问题和困难她也都能放下手中的事情,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帮助、解决问题。也许正是王老师这种宽厚待人的品格增加了她的影响力,进一步造就了她事业的成功。王老师不但在学术科研上成就斐然,而且对家庭也很有责任心。有时候老师女儿会来到她的办公室,作为学生的我,能很明显地感觉到王老师的体贴细致,对女儿的呵护关心。的确,王老师对工作的使命感,对家人的责任感,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新时代独立优秀的女性代表就应该是王老师这种类型的,我深深的敬仰着她,把她当作我人生路途中的楷模。

为学,她精益求精、废寝忘食。细节是决定全局成败的关键,要取得成功,必做于细。还记得王老师今年帮助我选题,开始的时候确定了“竞合”这个主题,作为科研小白的我,一窍不通,老师很耐心地一次次指导,从怎样检索论文、如何看论文、怎样去做、如何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一遍遍地教我,虽然那个主题后来做不下去了,王老师还不很耐心地帮助我选题,看看其他方向如何,还让师姐们一同商量商量。王老师帮师姐们指导论文时,她那种专注勤勉的科研精神深深的撼动了我,从论文的题目,摘要,文章内容,参考文献等等,她都是一字一句的修改,并将文中的标点符号、文章格式等问题一一指出。论文经过老师的修改之后内容更加的充实,用词更加恰当。王老师严谨为学的态度深刻的影响着我。

读研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努力上进、有毅力的人,详细地计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并付诸行动,但在跟从王老师学习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勤奋与坚持。王老师经常告诫我们说“不要为外物所惑,要保持上进,要用一颗认真、纯粹的心去对待学术研究,弄清你要干什么,要有逻辑地去做事情。不要求你能做出最好的成果,但一定要认真、努力的去做”。无论是在平时还是节假日,我们都能看到王老师每次都在忙碌,学术会议、学院事物应接不暇,王老师每次离开办公室的时间也经常比学生还要晚,她这种认真治学的态度让我们肃然起敬。每次与王老师碰面打招呼的时候,她总是以一个温柔、知性地模样对我们微笑,我们都很爱她。

王老师对科学研究的满腔热情,对教书育人的积极投入,都将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今后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上一条:我和我的“神仙导师” 下一条:我和我的导师李豪东副教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