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正文

通知公告

我校研究生柳培入选《中国研究生》杂志封面人物候选人

2015年04月15日 18:20 研究生工作部 点击:[]

我校研究生柳培入选《中国研究生》杂志封面人物候选人(河南省高校唯一入选人),为提升我校知名度,树立优秀学生典范,请各位师生,在百忙之中,动动鼠标,投上您宝贵的一票(电脑和手机均可投票,每个ip限投一票)。链接地址:http://app.askform.cn/29b9a0f9-79b4-4063-8322-15883adf289c.aspx

投票说明

《中国研究生》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办、全国唯一面向百万研究生的综合性刊物。杂志聚焦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全方位助力研究生创新与成才,是社会各界了解研究生群体的窗口。

2015年《中国研究生》封面人物评选系列活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旨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和宣传表彰当代研究生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2015年《中国研究生》第一轮封面人物投票从即日起启动,至2015年4月30日结束。

候选人事迹

柳培,1991年出生在中国十大宜居之城、美丽的茶都、革命老区——信阳,他始终不忘心中“美丽的梦”,一直坚持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扎扎实实做学问。200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2年,心怀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浓情,又选择继续攻读本校本专业的研究生。在校期间成绩优良,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顺利加入中国共产党。硕士期间,参与 “国防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及省市级科技项目,在“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China Foundry”、“材料热处理学报”、“电子显微学报”等著名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其中SCI源期刊4篇,EI期刊7篇。荣获201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河南科技大学第三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学术征文比赛一等奖,第三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竞赛“一等奖”,第四、五届研究生“永冠”杯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研究生组优秀奖。同时作为校乒乓球队队长,连续四年代表河南科技大学参加河南省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获得团体冠军等荣誉8项,并被授予乒乓球国家二级裁判员荣誉称号。

科研之路无止境,敢于亮剑方能攻坚克难

他的硕士课题是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相关方面的研究,作为复合材料来说,增强体颗粒与基体材料的界面结合是热点问题,同时也是难点问题,但由于界面自身的复杂性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目前对界面的认识缺乏系统性,而且不够深刻。当初选课题的时候,他主动跟导师沟通想说做复合材料的界面微观结构研究,虽知难度较大,但仍然想挑战自己。要想观察材料的界面微观结构需要借助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制备透射电镜的微观结构样品非常复杂,首先要把试样磨到50μm,然后冲裁成Φ3mm的小圆片,再在专门的仪器进行穿孔减薄,最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因为样品太薄太小,所以失败率很高。虽然有时候成功的制备了试样,但因为观察的区域小,得到的实验结果都不他想要的,所以很多时候忙活了几天,却一无所获。因为他的课题需要做大量高分辨透射电镜,所以研二期间的一整个学期,他基本都处于磨样、减薄、预约实验、观察实验的状态。因为减薄仪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在学校只有一台,为了早出成果,他多次加班加点做实验,有几次还在实验室熬通宵减薄试样。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的实验,然后仔细分析,所得实验结果得到了业界一些著名期刊的杂志专家们的认可和较高的评价。

训练球馆洒汗水,竞技赛场展风采

与普通大学生的大学生活轨迹有所不同,他除了正常的文化课知识学习之外,还多了“一门课”——乒乓球。这门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人生。大一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加入了校乒乓球队。他说,因为小时候没有正规训练过,只是高中的时候经常跟同学们一块玩,喜欢打乒乓球,所以当时在校队他是最差的一个。他从握拍法开始,改每个动作,耐心训练,终于在大三的时候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选拔赛中打进了主力,同时被选为队长首次代表河南科技大学参加河南省第七届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最终获得男团季军的成绩,但他并没有满足,继续努力训练,在2012年,和队友们一起拼搏努力获得了河南省第八届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冠军,创造了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省大学生体育系列活动最佳战绩!

成功没有偶然,他们取得这些成绩,与整个团队辛勤付出分不开,教练常说校乒乓球队要打造成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打硬仗的队伍。由于在学校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文化知识,为了不影响正常学习,他们只能在学习之余,利用业余、假期时间加班加点。教练常教导他们:竞技体育很残酷,掺不了任何的水分,想要取得成绩没有捷径,唯有付出的比别人多。他一直很感激乒乓球,首先高强度的训练以及承受的心理压力充分磨练了他的意志品质,让他在随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都能不畏惧,敢于亮剑;其次增强了他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再次培养了他善于思考的习惯,正是因为这个习惯,让他在之后的科研中能够经常思考,善于分析。最后增强了他的自信。通过自身的努力,打到主力位置,学校赢得荣誉,这不仅让他更加坚信他的人生格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且让他永远有一颗进取和不服输的心。

七个春秋轮回更替,他不但学到了许多先进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技能,也经历了许多考验、挑战和历练。不断学习,不仅锻炼了他社交、组织和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独立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让他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在繁杂和简单之间徘徊,在坎坷和平坦之间成长。历烟柳繁华,凛浩然正气,求学无止境。忆往昔峥嵘岁月,他说:“7年的求学之路不乏惆怅彷徨和迷茫坎坷,但师长之爱,同学之情,将这一长途之路点缀得花香弥漫,使我踏上了追梦的康庄大道。想说的只有感谢和感恩,感谢母校的培养,感谢师长的谆谆教导,感谢同学的热情帮助。”

研究生工作部

2015年4月15日

上一条:关于举办河南科技大学第四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开幕式的通知 下一条:明德大讲堂——杨国欣教授专题讲座

关闭